2020年假肢行業市場發展態勢監測及投資前景預測
?
假肢就是用工程技術的手段和方法,為彌補截肢者或肢體不完全缺損的肢體而專門設計和制作裝配的人工假體,又稱“義肢”。它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體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復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適用對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運動創傷等原因的截肢者。
按其結構和截肢部位區分,假肢可分為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又可分為不同種類,如上肢假肢按截肢部位可分為肩離斷假肢、上臂假肢、肘離斷假肢、前臂假肢、腕部離斷假肢、部分手假肢、假手指等,下肢假肢按截肢部位可分為髖部假肢、大腿假肢、膝離斷假肢、小腿假肢、踝關節假肢、假腳等。
產業鏈及相關政策:智能假肢的上游行業主要包括材料配件行業、信息技術業、機電行業等,下游行業為殘疾人康復機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教育機構以及個人、家庭等終消費者。
隨著人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殘疾人的支付能力也日益增強,對假肢的需求不再僅僅局限于笨重的被動式假肢,假肢智能化、功能多樣化、性能優良化成為現在假肢行業競爭的目標。目前國內加之領域相關政策有:《中國制造2025年》、《“十三五”一老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年修正)》等。
企業競爭: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假肢行業在私營資本的沖擊下得到較快的發展,國營假肢廠稱霸市場的時代已然過去,較多的民營資本假肢企業迅速成長起來。但是國內假肢生產企業在技術與國外知名品牌企業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不管是加工零部件的廠家還是從事裝配服務的機構,沒有形成一個叫得響的品牌。也因此,國內假肢市場長期以來被國外品牌產品所主導,如德國的奧托博克、美國福瑞達、德國斯泰芬艾德、冰島的奧索、法國的寶泰歐等。
現階段,我國假肢市場主要被奧托博克和瑞哈國際所掌控。其中,奧托博克是德國獨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間較長,全球假肢市場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技術水平較高;瑞哈國際則是中資企業,但是其旗下產品除了自產產品外,還代理了較多的國外知名品牌,包括美國福瑞達、德國斯泰芬艾德等,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為健全的銷售網絡。近幾年,兩家企業在國內假肢市場的龍頭地位基本較為穩定,瑞哈國際產品定價也基本是追隨奧托博克,兩家企業形成了較為默契的市場經營格局,這也導致我國假肢產品價格一直以來居高不下。這種局面也導致了我國其他假肢企業所能占有的市場份額較小,但由于中小企業數量較多,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
市場環境分析:我國殘疾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6.34%,其中下肢截肢人數超過170萬人。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假肢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因為疾病、交通事故、工傷、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大腿截肢人數逐年增加,極大地增加了社會的負擔。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600多家各類假肢生產裝配機構,主要產品的年產量為:假肢為6.5萬件。按產品的平均壽命為3年計算,相當于只有88.5萬具假肢在使用中。這只能滿足930萬有配置假肢等輔助器具需求者的9.5%,尚有90.5%需求者未能如愿。由此可見,中國的假肢產量亟需增加。
2019年1-12月全國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總產值出口交貨值完成情況表(分省市)
單位:億元
省份 | 工業產值 | 產值增長率 | 出口交貨值 | 出口增長率 |
北京市 | 18.19 | 12.01% | 1.9 | 41.30% |
天津市 | 3.51 | 69.82% | 0 | ---- |
上海市 | 10.41 | 8.24% | 1.35 | -8.24% |
江蘇省 | 7.77 | 17.06% | 2.87 | 3.02% |
浙江省 | 2.6 | 30.44% | 2.6 | 30.44% |
福建省 | 7.66 | 8.02% | 6.99 | 8.83% |
山東省 | 1.02 | -18.42% | 0.41 | -0.65% |
河南省 | 0.27 | -27.54% | 0 | ---- |
湖南省 | 0.21 | 68.33% | 0 | ---- |
廣東省 | 12.6 | 6.32% | 6.75 | -1.74%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1.34 | 52.78% | 0 | ----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全國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總產值為65.57億元,累計增長率為12.83%;出口交貨值為22.86億元,累計增長率為7.37%。
產品趨向:由于智能假肢技術在我國發展水平較低,市場人均規模小、智能假肢生產企業數量小、市場供給缺口大,供給明顯不足。據悉,我國智能假肢市場與發達國家技術水平存在著天壤之別。
相比較于發達國家在智能假肢領域的市場,我國智能假肢領域都處于亟待開發的狀態,要與國際接軌,智能假肢等康復醫療器械領域應當成為下一個醫療器械著重發展的著力點。
產業趨向:假肢是改善、補償、替代人體功能和實施輔助性治療以及預防殘疾的產品。假肢產業是包括產品制造、配置服務、研發設計等業態門類的新興產業。我國是世界上假肢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近年來,我國假肢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品種類日益豐富,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服務質量穩步提升,但仍存在產業體系不健全、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日益加快,給提升假肢產業核心競爭力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發展假肢產業有利于引導激發新消費、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殘疾人康復服務需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增進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