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態修復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環境分析預測
?
生態修復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在適當的人工措施輔助下,恢復生態系統原有的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和開發利用等經濟功能。人類文明的快速進步,離不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能源。以環境為代價,經濟當然會飛速發展,可如今生態環境面臨著諸多的生存挑戰。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時期,發達國家一兩百年逐漸出現和解決的環境問題,在我國集中顯現,并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復合型特點。當前,我國生態安全主要面臨自然生態空間過度擠壓、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水資源短缺、城鄉人居環境嚴峻、生物多樣性等諸多挑戰,同時這為生態修復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1)固定資產投資: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情況來看,2019年該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較高,較2018年增長了37.2%,遠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累計增速。
2015-2019年中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2)生態修工程項目數量:從生態污染的對象上來看,生態修復主要是體現在水環境修復、土壤修復等方面,主要包括河流生態修復、湖泊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修復、場地修復、礦山修復、耕地修復、草原生態修復等。環境修復刻不容緩,龐大的需求使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一路攀升。
隨著生態修復行業在發展中不斷創新,開拓出生態環保行業另一個重要領域。PPP模式作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一種模式,既能夠分擔投資風險,又能保障社會投資者的基本收益。
2020年2月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統計數據顯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累計項目數為927個,占比約為9.8%;累計項目投資額10060億元。
(3)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2016-2019年,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且增速也呈現出上升趨勢。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生態修復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可行性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640億元,到2019年,全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到38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3.62%。
2016-2019年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4)生態修復完成面積:在礦山生態修復方面,2018年,全國新增礦山恢復治理面積約6.52萬公頃,新增損毀土地約4.8萬公頃,凈增礦山恢復治理面積約1.72萬公頃;累計治理礦山7298個,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山西、陜西、安徽、山東、新疆、河北、河南等地。2001年至今,累計恢復治理面積約100.46萬公頃。
2015-2018年中國新增礦山恢復治理面積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5)森林覆蓋率:2019年我國全年共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314.7萬公頃。截至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2.96%,森林面積2.2億公頃。
2019年,我國大力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惠民成效顯著。完成退耕還林還草任務80.3萬公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國有天然商品林全部納入停伐管護補助。防沙治沙226萬公頃,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凈減少。全國濕地總面積穩定在0.53億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2.19%,濕地保護修復進一步加強。城鄉綠化一體化步伐加快,全國國家森林城市達194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11%。首批認定國家森林鄉村7586個。森林旅游等綠色富民產業蓬勃發展,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約18億人次,同比增長12.5%,創造社會綜合產值約1.75萬億元。近1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帶動300萬人穩定增收脫貧。
產業前景:目前,生態修復及治理行業涵蓋道路邊坡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水利工程生態修復、沙漠化治理以及其他生態修復工程等領域。未來,中國生態修復行業將向五個方向發展:
(1)我國政府仍從五位一體的高度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兩山論”是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研究和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面臨很多挑戰,E20環境平臺旗下的E20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智庫機構在進行不斷探索,并且也會進一步落地。
(2)在國家堅定環保信心、加大環保工作投入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著環保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優化。現在生態環保管理模式已經從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并舉,以督政為主”。
(3)政策的不斷出臺,會使環境改善效果持續落實。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將是“十二五”期間的兩倍以上,生態環保產業也將迎來發展的高速期。第四,隨著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更多的資本力量進入生態修復領域,爭搶市場蛋糕。政策在環保產業外部環境逐步走向規范化,同時也在強調對風險的控制。第五,政府一些管理方式及目標的調整,為環保市場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生態修復產業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處理廢物,而是與社會、經濟連在一起。所以系統化的修復治理,治理領域的不斷細分將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