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噪聲與振動控制產業規模及行業發展態勢分析
?
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和水污染一起被列為三大污染。當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得到控制后,噪聲污染被列為21世紀環境污染控制的主要問題,為了更好和了解和防治噪聲污染,全國加快了聲環境監測,目前我國聲環境聲環境監測基本覆蓋了所有地級市。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圍繞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聲環境質量監測、環境噪聲投訴與處理、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綠色護考”行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更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但由于規劃不合理,管理疏松所產生的噪聲污染傷害卻日顯突出。為了給居民提供良好的安居環境,國家加快了噪聲的治理和規范。2017年全國各級政府發布了與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的法規、規章和文件高達185份,內容涉及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綠色護考”行動、建筑施工噪聲專項整治等多項內容。科研方面,2017年各級環保部門組織立項或承擔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科研項目17個,經費合計702.3萬元。研究內容涉及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調整技術研究與應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規劃與對策、噪聲地圖研究、環境噪聲管理系統等方面。在國家政策、科研支持以及行業減噪、降噪需求等的推動下,2017年全國噪聲與振動控制領域的產業規模和效益增長幅度與2016年相比呈現一定了程度的回升。2017年,為規范和指導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各級政府發布了與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的法規、規章和文件共185份,內容涉及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綠色護考”行動、建筑施工噪聲專項整治等工作。國家現行環境噪聲標準體系包括聲環境質量標準2部,環境噪聲排放標準4部,產品噪聲輻射標準5部,環境噪聲監測類標準10部和環境噪聲管理類標準2部。據生態環境部、智研咨詢整理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和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三項監測工作,共監測79669個點位。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為92.0?%,夜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為74.0?%。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3.9?dB(A)。晝間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為67.1?dB(A)。2017年,全國共有31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報送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各類功能區共監測21838點次,晝間、夜間各10919點次。晝間共有10041個監測點次達標,總點次達標率為?92.0?%;夜間共有8075個監測點次達標,總點次達標率為74.0?%。總體來看,2017年度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點次達標率高于夜間。?截至2017年底,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了2062個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站點。其中,聲環境質量常規監測站點447個,道路交通噪聲監測站點190個,建筑施工、工業企業等噪聲源監督性監測站點1092個,噪聲敏感區宣傳、警示用途的監測站點(噪聲顯示屏)209個,科研用途的監測站點57個,機場周圍區域噪聲監測站點26個,其他用途的監測站點41個。全國從事噪聲與振動控制相關產業和工程技術服務的企業總數約600家,從業總人數接近2萬人。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噪聲與振動控制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前景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專業從事噪聲振動控制相關產業、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已有3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110余家。相關政策推動下,2017年,我國噪聲與振動控制領域的產業規模和效益增長幅度與2016年相比呈現一定程度的回升。2017年,全國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行業總產值約為135億元,與上年相比略有增長。其中,噪聲控制工程與裝備約71億元。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8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32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報送了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全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3.9dB(A),較2016年下降0.1dB(A)。在323個城市中,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達到一級的城市19個,占5.9%;二級的城市210個,占65.0%;三級的城市90個,占27.9%;四級的城市3個,占0.9%;五級的城市1個,占0.3%。全年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行業總產值約為135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噪聲控制工程與裝備約71億元。全國從事噪聲與振動控制相關產業和工程技術服務的企業總數約600家,從業總人數接近2萬人。專業從事噪聲振動控制相關產業、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已有3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110余家。2018年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對2017年全國聲環境情況以及環境噪聲投訴情況進行了匯總和描述。報告中提到,各級環保部門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和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三項監測工作,共監測79669個點位,監測結果表明,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為92.0?%,夜間監測總點次達標率為74.0?%。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3.9?dB(A)。晝間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為67.1?dB(A)。全國各級環保部門共收到涉及環境噪聲的投訴55.0萬件(占環保投訴總量的42.9?%),辦結率為99.7?%。其中,工業噪聲類投訴占10.0?%,建筑施工噪聲類投訴占46.1?%,社會生活噪聲類投訴占39.7?%,交通運輸噪聲類投訴占4.2?%。2018年,全國企業營業范圍中包含噪聲振動控制的企業約11000家,其中2018年注冊成立的企業營業范圍中包含噪聲振動控制的企業近1800家;主業從事噪聲與振動控制相關產業和工程技術服務的企業總數約700家,專業技術人員約6000人。主業從事噪聲振動控制相關產業、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已有30余家,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達110余家。目前噪聲與振動控制行業仍然以傳統降噪產品為主,突出問題是科研投入偏少,核心知識產權少,同質化嚴重,但隨著環境監管的加嚴,行業對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日益重視,例如:2018年,陣列式消聲器技術產權所有者通過專利授權的方式擴大了技術的使用范圍,引領行業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2019年我國噪聲振動控制行業的技術和市場熱點仍然集中在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公路、機場等交通領域的噪聲與振動控制;電力行業發電廠、輸變電企業、分布式能源企業、石油化工、冶金與建材等工業領域建設項目的噪聲與振動控制;地鐵車輛段上蓋建筑和地鐵沿線建筑振動控制以及建筑內動力設備的噪聲與振動控制;新型聲學材料以及有源降噪的研究開發等方面。2019年全國主業從事噪聲振動控制相關產業和工程技術服務的企業仍將維持在700家左右、從業總人數約2.6萬人的規模,行業總產值將與2018年持平。
我國噪聲與振動控制行業的技術和市場熱點將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噪聲振動控制,電力行業發電廠與輸變電噪聲控制,冶金、石油化工與建材行業等大型建設項目噪聲振動控制,城市環境噪聲在線監測與噪聲地圖技術,地鐵上蓋物業開發噪聲振動控制以及新型聲學材料的研究開發等方面。尤其是軌道交通領域的噪聲振動控制,將延續可持續增長態勢。企業經營發展將更多地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與社會化并重的方向發展。只有進一步改變我國目前噪聲與振動污染控制企業“小而散”的狀況,引導企業和市場向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多元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噪聲與振動控制企業的整體素質,樹立企業整體形象,才能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