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除顫儀市場發展空間研究及競爭格局分析預測
?
除顫儀又名電復律機,是一種應用電擊來搶救和治療心率失常的急救設備,主要由心電檢測部分、高壓除顫部分、主控電路部分及其他附件部分組成,其中心電檢測部分是除顫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除顫儀已被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其安全和有效性,在市場的滲透率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從應用范圍來看:除醫院之外,還被廣泛配置在機場、車站、購物中心、寫字樓等公共場所,我國除顫儀的應用場景相當廣泛,雖然與之前相比公眾醫療設備配置率已有很大提高,但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美國每10萬人的公眾醫療設備配備數量達到317臺,而中國的配備數量還不足0.5臺,未來仍有著巨大發展空間。
從競爭格局來看:由于除顫儀市場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但國內市場起步較晚,部分技術尚未發展成熟,導致國內除顫儀水平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國內除顫儀市場也主要由外資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目前全球自動體外除顫儀生產企業主要有美國的菲康、ZOLL和荷蘭的飛利浦。多年來,AED一直依賴進口,飛利浦、日本光電、卓爾等AED設備領先企業占據了中國近80%市場。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利好和市場發展的雙重驅動下,大多數企業加快對除顫儀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這使得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逐漸提高,所占比重也得到進一步擴大,國內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國內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久心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及上海光電醫用電子儀器有限公司開始生產自動體外除顫儀。
市場規模:目前,造成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其中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處于高位,且保持逐年上升。而除顫儀作為一個應急搶救設備,在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搶救和治療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產品在市場上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醫療領域扶持力度的不斷擴大,為我國除顫儀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進一步促使了我國除顫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除顫儀市場研究及投資建議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從2014年的5.6億元發展到2018年已經增長至10億元以上,與上一年8.7億元的市場規模相比,增長了約14.9個百分點,我國除顫儀市場發展迅速。
價格方面:目前我國市場上普通除顫儀的價位通常在3萬~6萬元人民幣,德國、美國等生產商的新型便攜式除顫儀的價位通常為4.5萬元人民幣,而同樣產品其本土市場售價僅需1800-2200美元。最新上市的雙向波除顫儀并帶有彩色心率顯示器的除顫儀新產品,在我國售價更是超過10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也僅售1萬多美元。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國內市場上賣高價甚至超高價似乎已成為國內一些外國產品代理銷售商的慣例。這就導致國內除顫儀市場普及率仍較低。
產業前景: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處于高位,且保持逐年上升。而除顫儀作為一個應急搶救設備,在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搶救和治療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市場上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就目前來看,經過了多年的市場發展,我國電除顫技術也已越來越成熟,產品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廣闊,配置率得到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醫療設備高新技術的不斷進步,心電急救設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心電除顫器現在采用的技術日趨先進,其產品主要發展趨向為:(1)配件眾多,但重量還是很輕,便于攜帶。(2)除顫器提供了自我掌握節奏的培訓項目,可以運行實際操作的模擬程序,并測試自己理解掌握的程度。(3)提供了快速參考卡片,使設備的關鍵功能和操作一目了然,便于醫師快速掌握操作事項,使心電除顫器向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