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行車記錄儀行業市場需求及競爭狀況分析
?
行車記錄儀能夠記錄汽車行駛全過程的視頻圖像和聲音,可為交通事故提供證據。喜歡自駕游的人,還可以用它來記錄征服艱難險阻的過程。開車時邊走邊錄像,同時把時間、速度、所在位置都記錄在錄像里,相當“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攝生活樂趣,或者作為家用監控使用。平時還可以做停車監控,安裝行車記錄儀,視頻資料不可以裁剪,如果裁剪,在責任事故發生后則無法提供幫助。也是為了防止現在社會那些不可避免的碰瓷行為。智能行車記錄儀不僅具有傳統的基本功能,還能提供一鍵實時上傳分享及舉報、APP管理、照片及視頻云存儲功能。
首先,市場需求仍處于上升階段。市場需求是企業營銷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點。從營銷者來看,智能行車記錄儀市場是由產品的所有實際的和潛在的消費者所組成。在市場存在的前提下,企業應抓住車輛數量、購買動機及購買力等因素,滿足消費者的行車安全需求。其中,車輛擁有量是決定市場大小的基本因素。車輛擁有量多,市場的規模和容量就大。其次,消費市場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來,隨著國內智慧交通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智能的需求不再是“能用就好”,價格適宜、產品質量好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隨著智能交通行業的不斷發展,打造自己的產品銷售體系,研發自己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是智能行車記錄儀生產企業所追求的目標。至此,智能產業從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出發,發展的速度已經非常快,從用戶角度解決實際問題的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隨即也迎來一個爆發的時代。最后,政府在智能行車記錄儀方面的應用繼續加強。在交通管理、交警執勤、運政執法、銀行運鈔押運等一些使用交通工具的行業,對行車記錄儀的需求更多,對行車記錄儀的要求也來越高;深圳、廣州、東莞等地已經開始實施公交車全方面監控,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也紛紛在準備調研中,這將誕生一個巨大的汽車監控市場。行車記錄儀處于快速增長期,且汽車存量市場需求巨大,國內廠商崛起速度加快。而行車記錄儀作為車聯網的入口,可以充分集成?wifi、倒車影像、語音識別、導航等多功能,拓展成汽車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是未來方向,360?等互聯網廠商的切入,即基于對行車記錄儀市場空間的認可及戰略入口的重視。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行車記錄儀行業市場發展現狀研究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行車記錄儀較大品牌超過?30?家,代工廠超過?1000?家,各種方案供應商超過?100?家,但是核心主控芯片供應商僅?10?余家,市場蓬勃發展中能獲得更高收入占比。行車記錄儀主要包括主控芯片、圖像傳感器、鏡頭、顯示屏等。與品牌廠商數量眾多形成鮮明對比,主控芯片主要是安霸(Ambarella)、聯詠(Novatek),卓然(Zoran)等,太欣(STK)、倚強(SQ)和凌陽(Sunplus)等主要面向低端?VGA?和?720P?市場。全志、海思、MTK?等借助智能硬件之風進入戰局,未來行車記錄儀不斷智能化發展,預計將有更大成長空間。2018年我國行車記錄儀行業產量約3355.4萬臺,進口量約20.2萬臺,出口量約754.7萬臺,國內行車記錄儀行業需求量約2620.9萬臺。2018年我國國內行車記錄儀市場規模為75.30億元,其中普通型行車記錄儀市場規模為54.82億元,智能型行車記錄儀市場規模為20.48億元。對于傳統的行車記錄儀硬件廠商來說,其盈利模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硬件來盈利。但是隨著互聯網廠商的殺入,已經將硬件的利潤率打到了冰點,比如360、小米旗下的小蟻等。這也使得傳統行車記錄儀硬件廠商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所以這也迫使傳統行車記錄儀硬件廠商開始尋找新的商業模式,與軟件信息企業合作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對于傳統行車記錄儀行業來說,“軟硬件生態共享、合作共贏”的策略或將引領行車記錄儀行業變革。
隨著汽車數量不斷增長,以及消費者們的意識不斷提高,未來,行車記錄儀的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大,產品也會越來越豐富。行車記錄儀,雖然本身技術并不是很高端,但是產品本身還是比較新鮮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費者并不太能夠區別不同的行車記錄儀有何差異,短時間內,產品會是琳瑯滿目,或者說魚龍混雜的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就需要用戶不斷成熟,市場不斷洗牌,行業標準不斷建立和完善。?而未來,行車記錄儀行業不斷洗牌后,會出現一種標準功能配置,保留實用配置,剔除很多華而不實的功能,當趨勢一旦固定,不排除有些廠商會涉獵到前裝,將它變成原廠配置,這樣是最美觀也是最方便的,并且成本也沒有增加多少,競爭力則提升不少。從價格來看,行車記錄儀也許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態,單一功能的價格不斷降低,500元以下的產品中很多產品會增加功能提升產品定位。當然價格格局可能是如此,但是整體價格還是會越來越便宜,特別是一些互聯網品牌進入以后,在這個市場進行攪局,也迫使了很多傳統品牌改變策略。隨著用戶的需求增多,廠商把各種黑科技加入到產品中來,增加了產品的賣點,推動記錄儀產品前進的步伐,記錄儀變得更智能、更安全、更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