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血細胞分析儀產業市場投資戰略專項研究
?
血細胞分析儀是醫院臨床檢驗應用非常廣泛的儀器之一,隨著近幾年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血細胞分析的技術也從三分群轉向五分群,從二維空間進而轉向三維空間。目前,血細胞分析儀許多采用了和當今非常先進的流式細胞儀相同的技術,如散射光檢測技術、鞘流技術、激光技術等等。
產業重點技術分析:隨著各種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實驗室工作對儀器設備需求的不斷增加,血細胞分析儀的各項用途和用法也有不斷的進展,這首先體現在儀器應用的方便性\準確性和盡可能增加的參數上。
(1)稀釋技術的進步:早期的儀器一般要求在測定前先進行人工稀釋,因此許多操作要求直接取20~40ul的末梢血加到稀釋液中。白細胞稀釋比例多在1:251和1:501倍,紅細胞則需要進行二次稀釋,稀釋倍數在?6.25~25萬倍之間,然后再將稀釋好的標本放人計數杯內進行計數,而且需要在白細胞稀釋懸液中加入溶血劑。由于人工稀釋費時費力且精確性差,隨后的一些血細胞計數儀增加配置了專用的稀釋器,專供該型號的儀器進行機外稀釋,這樣減少了人工稀釋帶來的誤差和麻煩,提高了效率。這類儀器的典型例子有國內應用非常普遍的Sy-amexF820型,此型號儀器到目前仍有市場需求并在廣泛使用。現代的血細胞分析儀則更加先進,已經將自動稀釋技術、自動進樣方式全部添加到儀器本體內,既提高了技術含量和取樣、稀釋的精確度,使得進樣的速度和可操作性更加方便,同時使得檢測速度加快。
(2)分析參數的增加:前面談到早期的血球計數儀僅能進行紅白細胞計數,而且是需要通過切換分別進行紅白細胞計數,所以將其稱為血細胞計數器是恰當的。由于血常規檢驗對血紅蛋白測定的需求增加,沙利比色法精度和操作不便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已有經單獨的血紅蛋白比色計配備,將加入專用的溶血劑后的樣本進行白細胞計數后再將其倒入血紅蛋白比色計,即可得到比色法測定的血紅蛋白結果。此時期國內使用最多的血細胞計數儀是CoulterZF型和血紅蛋白計。由于對血紅蛋白測定要求的增加,因此在儀器內增加一套比色裝置,就可方便的測定血紅蛋白。電阻法測定細胞數量的同時還可對細胞體積進行測定,因此對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測定和計算也成為血球計數儀的標準參數。1975年日本東亞公司(Sysmex的前身)推出了包含以上7個參數的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器CC一710和?CC—720型。
(3)血小板計數功能的增加:血小板是血細胞中最小的粒子,早期的血細胞計數儀均不包含血小板計數。60年代起國外開始研制血小板計數儀,70年代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產品,這類儀器一般需使用PRP血漿進行,即使用特殊的離心速度將紅細胞和白細胞進行沉淀,使上層血漿中盡量保存最為豐富的血小板,然后應用這種?PRP血漿進行血小板計數,例如?SySmexPA-701型和CONTRAVI000型,此類儀器多配有專用PRP離心機。使用全血方式和水動力聚集方式計數血小板的儀器如?Clay-Adams的Ultra-Flo100型以及80年代后出現在我國的BayerS-810型血小板分析儀,該儀器設定了單獨血小板分析測量通道,根據紅細胞和血小板體積的顯著差異將他們區分開,將血小板按體積大小劃分到64個通道,分別累加體積大小不同的血小板數量。它通過直接吸入稀釋好的血細胞懸液進行測定,除了給出血小板數量外,還提供了兩個新的參數,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和血小板體積分在寬度(PDW)。在這之后血細胞分析儀將血小板計數這一重要功能合并到全血細胞計數(CBC)范圍內。
(4)定量部的改進:為了準確進行細胞計數,除了要準確稀釋血液外,對直接進入計數小孔的液體量也要進行定量控制,因此儀器對定量部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在血細胞計數儀開始階段,人們設計了U型水銀管壓力計,通過水銀的重量和在兩個電極間的距離來控制吸人的標本量。后來人們通過兩只光電管來了解液體通過一個固定距離所需實的時間和容積來控制標本的吸入量,還有一些公司設計并使用了微量注射器技術以及浮球定量技術來控制計數樣本的量。最新的光電計時容量控制技術控制標本進入計數區的量,可以使得進入計數區域的細胞懸液定量更加準確和無污染,同時還可判斷小孔是否出現堵塞或半堵塞問題,以便于維護。
(5)自動取樣技術:由于儀器需要對全血進行自動取樣和稀釋,因此取樣量也同樣需要精確控制。最初的儀器是需要進行手工取樣和稀釋的,后來逐漸有了外置式專用取樣稀釋器。再后來儀器內部設置了內置式負壓取樣稀釋器,根據負壓量的大小來吸取血液樣品,這對控制負壓的精確度要求很高,此外還有微量注射器取樣技術,依靠光電管控制血液取樣量的技術等。目前認為采用旋轉閥取樣技術是比較精確的方法,旋轉閥內部有多個按一定體積設計的小孔,當血液進入后,旋轉閥從吸入的小孔轉向排出的小孔,此時血液不能再進入,而孔內保留的固定量的血液進入儀器的稀釋部,然后清洗,再進入下一次循環。目前許多更加先進的血液分析儀均采用陶瓷制的旋轉閥來分配血液標本。
進樣方式也從最初的單一預稀釋方式,演化為預稀釋和全血方式兩者兼有?,F在許多先進的五分類血液分析儀還采取了更多種進樣方式,如末梢血方式、開蓋手工進樣、閉蓋手工進樣、急診檢驗進樣、全自動進樣等方式以及連接到全自動流水線的自動進樣技術等。進樣設備有的采用旋轉式進樣盤,如MEDONICCA?570和SWELA-BAC?920/970,這種旋轉式進樣器多是選立件。更多的血液分析儀采用了平推式的自動進樣系統,即將待檢樣品插在專用試管架上,儀器將試管架一步步送入儀器的取樣口,測定完畢后自動推出。平推式自動進樣系統在有些廠家的儀器上是可選擇的配件,而在某些儀器上則是必備件。
(6)儀器的清洗技術:最初的儀器清洗靠人工浸泡或使用毛刷清洗,如果測定完一個很高值的標本,則需要用空白液清洗一下,以防止對下一個標本的攜帶污染。而現在許多儀器在完成一個標本的檢測后可自動對計數小孔、管道進行沖洗,還可同時對取樣器、稀釋器、取樣針內外進行全面清洗,減少交叉污染的機會。許多儀器在開機和關機時可自動執行清洗程序或按事先設定的清洗程序進行定時清洗,保證儀器正常工作。
(7)小孔管技術的改進:小孔管是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計數的關鍵部件,早期的儀器一般僅有一個直徑為100μ的小孔管,多使用寶石經過激光精確打孔,然后鑲嵌在玻璃支撐物上?,F在多數電阻法儀器的小孔管在白細胞檢測上使用直徑為100μ的小孔管,在紅細胞和血小板檢測上使用直徑為60~80μ的小孔管,材料有寶石和特殊陶瓷等構成。例如經典的COULTER外置式小孔管,當發生堵孔時可用毛刷清理或直接拆下來清洗。早期的小孔管一般暴露在外邊,其主要目的是便于人工清洗,多為單管方式,進行白細胞到紅細胞計數轉換時最好清洗一下。
后來發展為紅細胞和白細胞各自獨立的兩個暴露在外的小孔管,一般20秒即可同時完成紅細胞和白細胞的計數,需人工使用加樣器或定量吸管從白細胞稀釋懸液中進行紅細胞的二次稀釋或使用配套的稀釋器。目前的儀器小孔一般采用內置式,減少了污染的機會并同時提供了自動清洗功能,使得每次計數后都能提供自動沖洗,減少了交叉污染的機會同時計數的速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為了更加準確的對細胞計數和防止各種干擾發生,各公司在小孔管的改進和設計上使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案。這些技術有力的保證細胞計數準確,特別是血小板計數的準確性。
①掃流技術(SweepFlow):為減少已通過計數小孔后由于液流的回流而重新返回計數區造成重復計數,在小孔后面增加一個掃流液系統,將計數過的細胞通過掃流液沖進廢液管道。
②防反流裝置(VonBehrens):為防止細胞返回到計數敏感區,在小孔后面加一個帶孔的擋板,用負壓將已經計數過的細胞阻擋后直接收集到廢液管道中。
③水動力聚集技術(HydrodinamicFocusing):是目前認為最為有效的方法,也叫鞘流技術。它利用流體動力學原理,既可保證細胞位于鞘液中心并排成一列通過檢測孔中心或通過激光束中心,又保證它不會返回敏感區,目前許多高級的血液分析儀一般采用此種技術。
(8)其他用于保證計數精確性的技術:
①脈沖編輯功能(PulseEdit):可防止因細胞未從小孔中心通過而產生的脈沖改變并對其進行技術性修正,以得到準確細胞計數和體積測定結果。
②三次計數技術或多段計數技術(Voting):采用同時進行三次計數取平均值的做法或將總體計數時間分為多段進行統計,如果各段之間差異不大,可直接給出準確結果,如果差異稍大則進行提示或報警,如果差異明顯則不給出結果,因而保證了計數結果的質量和準確。
③重疊校正技術(Coincidence?Corretion):通過儀器的邏輯電路和數學計算以及按照計算公式將重疊校正公式編入儀器的測定程序中,當出現兩個細胞同時通過小孔的現象時,儀器就會很容易進行判斷、運算處理后將結果校正過來。
④浮動界標技術(Floating?Threshold):為保證血小板計數的準確,浮動界標將根據紅細胞和血小板分布曲線的交界處尋找最低點,將此點作為紅細胞和血小板計數的分界線,這樣可以很好的處理過多小紅細胞對血小板計數的干擾問題。
⑤擬合曲線技術(Fitting?Curve):Coulter公司設計的血小板計數范圍是2~20fl,為排除噪音干擾和小紅細胞干擾,根據正常人血小板體積分布呈對數正態分布的理論,通過電子曲線擬合將沒有被計數的大血小板計算在內,得到既無噪音干擾又無小紅細胞影響的準確血小板計數結果。
⑥延時計數技術(Extended?Count):當細胞數少于特定值時,儀器自行重復計數,以保證獲取更多的細胞數,以減少統計學誤差得到更加正確的結果和直方圖形。
(9)各種故障處理功能的進展:任何一臺血液分析儀都會有故障,而簡單的故障處理方法和程序將給用戶帶來方便。
①堵孔的處理:堵孔為最常見原因,在沒有處理程序前,人們是通過毛刷來清洗小孔的。后來儀器設置了自動排堵功能,通過負壓或正壓,使用清洗劑對小孔的內外進行強力沖洗來排除堵孔。后來發展為燃燒電路,對小孔局部增加高電壓,使得堆積在小孔周圍的蛋白質等雜質變質和灼燒,然后用清洗液沖洗干凈。
②自動報警功能:儀器可在開機或運行期間對儀器本身的溫度、壓力、液流系統、試劑、電子系統、光路系統等各個需要控制的部件進行監控,一旦超過標準或出現故障,儀器可以顯示這個故障和記錄這個故障,并在手冊或軟件中增加排除故障的方法介紹。
③遠程診斷系統:更加先進的設備可以通過Internet網絡和儀器生產廠家在網絡上建立聯系,可以將你的故障和問題直接傳送到儀器廠家的技術支持部門,由他們在網上對儀器進行診斷,提供解決方案,甚至工程師可以通過網絡遙控的方式直接排除故障。
④幫助方式:許多儀器設計了很多故障自動診斷和幫助方式。早期的儀器一般是將儀器可能出現的各種故障和解決方法通過用戶手冊的方式提供,目前更先進的方法是儀器可自動提供診斷報警,用符號表達或用文字直接表達,或按幫助鍵后自動列出并提供解決故障的參考方法。而BAYERADVIA120型血液分析儀更將整個操作說明和故障診斷等各項幫助程序存入系統中,可以方便的使用檢索方式或鏈接方式找到各項目地說明和幫助,甚至提供動畫方式對原理和儀器維護進行演示,提供各種散點圖的模式和介紹。
(10)質控程序的進展:血液分析儀需要進行日常質量控制,以監控其測定結果的準確性。早期的血液分析儀一般沒有質控程序,是依靠人工記錄質控數據,人工繪制質控圖。90年代以來由于微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包括質控程序在內的許多功能得以在血細胞分析儀上實現。例如浮動均值質控法,自動將符合條件的每20個樣本的MCV、MCH、MCHC數值求出均值并儲存,最后繪制為浮動均值質控圖,如Sebia的?Hemalyser3型就有這個功能。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血細胞分析儀行業市場發展現狀研究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的許多儀器都增加了多種質控程序,例如?ADVIA120型血液分析儀和SYSMEXXE-2100型血液分析儀,可以將日常質控的多達20組的質控數據儲存在機內,或傳入相連的電腦處理,甚至通過網絡直接發送到廠家的服務器,設備廠商可通過網絡直接了解每臺設備每天的質控情況,必要時對用戶進行指導和對儀器進行校正和檢修。
(11)儀器校正功能的進展:任何一臺血細胞分析儀都需要校正。最早人們需要通過調整設定域值的輪盤,找到域值曲線最為平坦的部位。隨后改進為根據靶值和測定值人工計算出校正因子,將校正因子輸入儀器,也可以在現有的校正系數上增加或減少一定的百分比?,F行的校正方法更為方便,可直接將靶值輸入儀器,讓儀器測定該校正品后自己計算出校正系數井保存,當然這種儀器也可以通過人工直接調整的方法進行校正。
(2)用戶界面的改進:所謂用戶界面就是儀器的使用方式、可操作的或可看見的顯示界面和程序。最早的儀器幾乎沒有什么復雜功能,需要用機械按鍵的方式選擇白細胞計數還是紅細胞計數,沒有打印和儲存,在電子數碼管內顯示的結果需要手工記錄下來,例如?CoulterZF型。后來有了接觸式按鍵和小型液晶顯示屏以及小熒光屏顯示,使得儀器在功能上和使用程序上有了一定的改觀,可以選擇不同的程序來操作儀器的各種功能和存儲打印結果,如MedonicCA570和?CA610,SwelabAC920等?,F在更有一些儀器采用了觸摸屏控制方式,使得儀器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和更加方便,減少了面板表面的各種控制按鍵和附加的專用鍵盤,如日本光電的MEK-6108和MEK-6318,Coulter公司的ACT-DIDD系列儀器,都使用了觸摸式熒光屏控制技術。
現行的儀器則使用了更加先進的操作系統化用戶界面,對儀器的整個操作可以在電腦上進行,或者直接采用WINDOWS的操作系統。儀器的用戶界面更加復雜,功能也更加完善。許多儀器甚至提供中文操作菜單,非常方便國內用戶使用,或連接中文操作系統支持的電腦軟件例如?SYMEXKX21、日本光電MEK-6318型等。
(13)儀器的打印方式:早期的儀器沒有打印機,需人工記錄簡單的測定結果。當儀器的參數越來越多時,儀器開始配備打印機。有內嵌式打印機、外接式卡片式打印機和卷紙式打印機、電腦聯網打印等許多方式,并可以選擇多種打印格式,可將預設的參考值和提示字符以及提示語言同時打印。許多儀器多設有標準的RS-232接口,可將測定結果的數據傳到計算機中心進行處理和打印。有的儀器本身可依靠自帶的硬盤存儲大量的數據和圖形,更多的儀器采用了匹配的電腦系統來存儲患者大量的數據和圖形。
(14)嗜酸細胞、嗜堿細胞提示或計數功能的加入:嗜酸細胞和嗜堿細胞提示功能是在白細胞三分群的基礎上,應用軟件對圖形分析后得到的參數,它一般來講只具有提示含義,例如嗜酸細胞可能高于參考值等。這類儀器的代表產品有CoulterJT-IR。而能夠對嗜酸細胞進行計數的SwelabAC920EO系列則采用特殊試劑將嗜酸細胞保護起來,單獨進行嗜酸細胞計數,這種方法應該是較早實現儀器對嗜酸細胞直接計數的方法之一,比提示性結果更加可靠。當五分類血液分析儀進人實驗室,單獨具有嗜酸細胞功能的儀器才無開發的必要和市場需求。
(15)其他技術的應用:多數現行的血細胞分析儀都有標準計算機接口,可與醫院信息管理系統進行連接;使用軟盤或大硬盤對數據和細胞分析圖形進行儲存和檢索;使用條碼技術對標本進行分類和處理;使用全自動進樣裝置實現全自動化;通過磁卡或條碼技術對試劑進行管理;對血細胞分析項目進行有規律的組合和選擇等。這些技術的應用給當代血細胞分析儀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管理方式?,F代的許多儀器還增加了包括對試劑的管理,試劑消耗、試劑有效期和溫度的管理。
(16)紅細胞分析技術:現行的血細胞分析儀一般可對白細胞進行分群或分類,但是對紅細胞的體積大小和每個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的多少進行分析和分群則是更加特殊的技術。早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Technicon公司采用激光分析技術制作的血液分析儀就可以做到這些,目前BAYERADVIA120也是唯一可對紅細胞的體積和色素含量進行分析的儀器。在測定過程中,儀器的高角度散射光可對每個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含量進行測定低角度散射光可對每個紅細胞的體積大小進行測定,通過這兩個參數組成的矩陣,可以得到紅細胞的九分圖,并可進一步得到每個分布區域內紅細胞的數量和百分比。紅細胞九分圖能夠更好地表達患者紅細胞的體積和色素分布情況,對貧血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值得一提的還有使用UFC板技術的BAYERADVIA120血液分析儀。該板采用集成的液流系統,將多種管道、電磁閥、反應池、電極等全部集成在一個塑料板內,形成儀器的心臟部件,所有試劑、標本、混合、反應都在板中進行,省去了大量管道和體積大的電磁閥和反應杯,所以樣本流動和稀釋過程都可從透明板中看到,是所有血液分析儀中唯一獨創的技術。該集成液流反應板被稱為UFC板,主要在ADVIA120和2120儀器上應用。
由于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血液分析儀上也采用了最新技術,其前景是廣闊的,必將提供更準確、更方便、更實用的血液分析儀。
產品發展現狀:
(1)血常規檢驗多參數化:近年來許多血細胞分析儀都在增加新的參數以滿足臨床在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的需求。最初的血細胞計數儀僅僅能夠計數紅細胞(RBC)和白細胞(WBC),后來又有了血紅蛋白(HBG)、血小板(PLT)、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等幾個參數。
而且血細胞分析儀增加了許多分析和計算參數。最早加入到并得到公認的參數是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該參數已經成為許多型號血細胞分析儀的標準參數,在各種貧血的診斷和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隨后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壓積(PCT)、大血小板比率、白細胞三分群、白細胞五分類、血紅蛋白濃度分布寬度、異常淋巴細胞提示、幼稚細胞提示等各種參數和功能也不斷的添加到一些血細胞分析儀上,目前有的儀器甚至可以提供40-50種測量或計算參數。
(2)多功能合成擴展:血細胞分析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進行常規血細胞分析,近年來它增加了許多擴展的功能。例如將網織紅細胞(RET)的計數和分析功能加入其中。一些血細胞分析儀另外增加了幼稚細胞分析和有核紅細胞分析功能,甚至對血液細胞中的某些寄生蟲進行提示。更有一些儀器把流式細胞分析儀的某些功能合并到血細胞分析儀上,這樣在進行常規血細胞分析時就可以得到某些淋巴細胞亞群的分析結果,使得一機兩用。
(3)檢測速度的提高:許多血細胞分析儀由于增加了自動進樣系統,測定速度加快,一般可以達到每小時80-100個樣品。使得這些儀器都可以在自動成批進樣的同時,隨時插入急診檢驗的標本。
(4)方法的改進和進展:為了做到更加準確的計數和分析、更多的測定和分析參數,血細胞測定和分析的方法已經不局限于某一種單一的方法,如傳統的電阻抗法或后來應用的激光散射法,還加了多項技術的相互聯合應用。
除了在白細胞分類上采用多種處理方法外,在紅細胞和血小板分析上也采用了光學和電阻法結合的處理方法,以期得到更正確的結果;對紅細胞體積進行三維空間分析(3D),體積大小和色素含量的分析;對血紅蛋白測定不僅使用比色法,同時還使用激光散射法進行單個紅細胞血紅蛋白量的分析,以盡量減少高WBC、乳糜血、高膽紅素等對HBG比色的影響。
(5)應用的方便性:血細胞分析儀最大的優越性還應該體現在操作的方便性和靈活性上。例如:
①在標本量很大的情況下選擇全自動進樣系統,也可使用單獨閉蓋或開蓋取樣系統;
②對項目可作適當的組合,以適應臨床及患者的需求,例如操作者可以選擇CBC方式(僅含細胞計數、不分類)、CBC+DIFF方式(計數加分類)、RET方式,可將它們任意單選或組合;
③血細胞分析儀通過自動掃描條碼,來鑒別標本的來源、需要檢測的項目和區分患者,最后根據條碼提供的信息將結果返回到臨床或病人檔案中,為檢驗數據的電子化提供了極大方便,也減少了編號帶來的差錯。
產品發展趨勢:近年來由于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血液分析儀上也不斷采用了最新的電子、光學、化學技術,由于臨床工作對于血液細胞分析內容的要求增高,提供更加方便、更加適用、更多功能、更加準確、更加速度和更多參數的血液分析儀,已經是各血液分析儀生產廠商的目標。
(1)血常規檢驗多參數化:近年來許多儀器都在增加新的參數以滿足臨床在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的需求。最早加入并得到公認的參數是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目前該參數已經成為許多型號血細胞分析儀的標準參數,在各種貧血的診斷和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而該參數是很難應用人工方法測定的。以后有關血平均小板體積(MPV)、血小板體驗積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壓積(PCT)、大血小板比率、血紅蛋白濃度分布寬度、異常淋巴細胞提示、幼稚細胞提示等各種參數和功能也不斷的添加到一些品牌的儀器上,目前有的儀器甚至可以提供40~50種測量或計算參數。但很多的新參數目前仍不能應用于臨床,僅限于實驗室或供研究使用。
(2)多功能合成擴展:血細胞分析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進行常規血細胞分析,它增加了許多擴展功能。例如將網織紅細胞的計數和分析功能加人其中,例如?BAYERADVLA120;SYSMEXSE-9000/SE-9500/XE-2100;COULTERMAXM/STKS/HMX?型;ABBOTTCELL-DYN3200/3500R/4000;ABX120等,
一些儀器另外增加了幼稚細胞分析和有核紅細胞分析功能,例如?SYSMEXSF-3000/SE-9000/SE-9500/XE-2100;BAYETRADVLA120;ABBOTTCELL-DYN/3500/4000等。更有一些儀器把流式細胞分析儀的某些簡單功能進行了合并,這樣在常規血液分析儀上就可以得到某些淋巴細胞亞群的分析結果,例如在COULTERSTKS上可以同時測定CD4TCD8,在ADVLAZ120G型血液細胞分析儀上又將腦脊液的細胞分析功能加人進來,使用特殊的試劑和程度,可對腦脊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和分類進行測定。
(3)檢測速度的提高:許多儀器由于增加了自動進樣系統,使得測定速度加快,已經不滿足于每小時檢測60個標本的需求,一般可以達到每小時80~100個樣品,在不包含網織細胞檢測的情況下,BAYERADVIA120可以達到每小時150個標本。這些儀器都可以在自動成批進樣的同時,隨時插人急診檢驗的標本。
(4)方法的改進和進展:為了達到更加準確的計數和分析結果,血細胞測定和分析的方法已經不局限于某一種單一的方法,如單一的電阻抗法或激光散射法,而是互相結合,在前面的文章中已有介紹。除了在白細胞分類上采用多種處理方法外,在紅細胞和血小板分析上也采用了光學和電阻法結合的處理方法,以期得到更正確的結果。對紅細胞體積進行三維空間分析(3D)對紅細胞進行體積大小和色素含量的分析;對血紅蛋白測定不僅使用比色法,同時還使用激光散射法進行單個紅細胞血紅蛋白量的分析,以盡量減少高WBC、乳糜血、高膽紅素等對血紅蛋白比色的影響等技術的應用。由于方法的改進,這些儀器已經不僅僅采用2~3種試型來完成測定工作,常常是6種以上的試型聯合使用,才能夠適應這些方法,例如?BayerAdvial20型需要多達11種試劑,而這些試劑由于技術含量較高,因此還沒有替代產品。
(5)應用產品的方便性:對于操作者來說儀器最大的優越性還應該體現在操作的方便性和自由性上。許多廠家都考慮到了這上一點。例如可以使用靜脈血液,也可以使用末梢血液;可以在標本量很大的情況下選擇全自動進樣系統,也可使用單獨閉蓋或開蓋取樣系統,要知道閉蓋全自動進樣或單獨進樣對操作者是非常安全的操作方式;或對項目可作適當的組合,以適應臨床及患者的需求,例如操作者可以選擇?CBC方式(僅計數、不分類)、CBD+DIEF方式(計數加分類)、RET方式(網織紅細胞分析)、有核紅細胞分析(NRBC)、幼稚細胞分析等項目,還可將它們任意選或組合;條碼的應用給標本的來源、需要檢測的項目和區分患者,最后根據條碼提供的信息將結果返回到臨床或病人檔案中,為檢驗數據的電子化提供了極大方便,也減少了編號帶來的差錯。上述的許多功能已經在許多新型的高端五分類式血液分析式中得到實現。
(6)產品的系列化:各有實力的公司不斷開發系列化產品以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需要。例如?COULTER公司早期的S系列〕系列,近期的AC?T系列儀器,有最簡單的AC?T8型只有8個參數到12參數,到含有?18參數三分類的?AC?TDIEF,到具有?5分類的AC?T5-DIEF,甚至還有可增加動物血液分析的型號。日本SYSMEX、美國ABBOTT、日本光電MEK以及ABX都有各種系列化儀器不斷推出,以滿足各種用戶的不同需求。
(7)流水線化: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器的基礎上實現全自動流水線化,是血液分析的又一大飛躍,但這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SYSMEX的HST小型血液分析流水線將電腦分析儀、SP-100血片涂片機結合在一起,使血液標本從計數開始自動按程度運行到推片和染色結束,全部自動進行。近年來ABBOTT、COULTER、SYSMEX等許多血液分析儀制造廠商都有類似小型血細胞分析流水線系統推出。
產業前景:血細胞分析儀屬于細胞生物學儀器,也是生命科學儀器的其中一類。近年來,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持續創新與重大突破,全球生命科學蓬勃發展。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生命科學的融合,加上基因科技、干細胞的技術等許多領域的突破,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生命科學儀器市場“窗口”大開,同時,也為血細胞分析儀行業發展帶來機遇。
作為醫院臨床檢驗應用非常廣泛的儀器之一,血細胞分析儀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其出具的數值準確程度對醫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血細胞分析儀的不斷發展,血細胞分析儀已成為醫學檢驗最常用的儀器,血細胞分析結果的質量直接影響臨床的診斷治療。
目前,我國國產血細胞分析儀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正逐漸替代進口,先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我們必須看到長期以來國外知名醫療儀器企業憑借其精湛的技術和品牌優勢,依舊占據著國內大部分市場,我國國產醫療儀器企業的發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