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先進陶瓷產業市場發展趨勢研究預測
?
陶瓷材料按功能分為普通陶瓷和先進陶瓷。先進陶瓷又稱為高性能陶瓷、精細陶瓷、高技術陶瓷等,是指采用高純度、超細人工合成或精選的無機化合物為原料,具有精確的化學組成、精密的制造加工技術和結構設計,并具有優異的力學、聲、光、熱、電、生物等特性的陶瓷。
先進陶瓷分類:先進陶瓷按性能和用途分為功能陶瓷和結構陶瓷兩大類。功能陶瓷是具有電、磁、光、聲、超導、化學、生物等特性的陶瓷,包括電子陶瓷、生物陶瓷、光學陶瓷、超導陶瓷等。結構陶瓷具有高強度、高硬度、高彈性模量等特性,主要作為工程結構材料使用,包括高溫陶瓷、超強陶瓷、超硬陶瓷、耐腐蝕陶瓷等。
先進陶瓷應用:先進陶瓷因其特定的精細結構和高強、高硬、耐磨、耐腐蝕、耐高溫、導電、絕緣、磁性、透光、半導體以及壓電、鐵電、聲光、超導、生物相容等一系列優良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國防、化工、冶金、電子、機械、航空、航天、生物醫學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國外先進陶瓷發展現狀:目前國外先進陶瓷發展處于領先地位的主要有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等。其中,美國先進陶瓷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領域的應用處于領先地位;日本在先進陶瓷材料的產業化、民用領域方面占據領先地位,并占有世界先進陶瓷約一半的市場份額;歐盟在先進陶瓷部分細分應用領域和機械裝備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俄羅斯、烏克蘭在結構陶瓷和陶瓷基復合材料方面實力雄厚。
根據統計數據:美國、日本、歐盟的先進陶瓷市場年平均增長率為12%,其中歐盟先進陶瓷市場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15%~18%;美國先進陶瓷市場總值年平均增長率9.9%;日本精細陶瓷協會對日本先進陶瓷市場進行了預測,其年平均增長率為7.2%。目前先進陶瓷最大市場在日本和美國,其次是歐盟。
日本在先進陶瓷材料科研、制備方面占有領先的地位。近年來,日本將先進陶瓷作為戰略性產業,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在電子陶瓷、光導纖維、高韌性陶瓷等先進陶瓷材料方面,日本均處于領先地位。日本生產的先進陶瓷敏感元件已占據國際市場主要份額,包括熱敏、壓敏、磁敏、氣敏、光敏等在內的各種先進陶瓷產品壟斷著大部分市場;在泡沫陶瓷、超塑性陶瓷、塑膠復合陶瓷以及各種先進陶瓷材料與陶瓷部件研發,高性能陶瓷電池、陶瓷發動機等研發開發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
美國先進陶瓷發展重點為高溫結構陶瓷,目前在航天技術、航空器、核工程、汽車、醫療設備及機械動力等領域處于大范圍使用階段。美國國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在結構陶瓷的開發和加工技術方面正實施大規模的研究與發展計劃,重點對航空發動機、民用熱機中的關鍵閉環實現陶瓷替代,同時對納米陶瓷涂層、生物醫學陶瓷和光電陶瓷的研究、產業化進行資助。
歐盟各國以功能陶瓷和高溫結構陶瓷為主要研究對象,特別是德國、法國在結構陶瓷領域進行了重點研究,主要集中在發電裝備、新能源材料和發動機中的陶瓷器件等領域,如陶瓷活塞蓋、排氣管里襯、渦輪增壓轉子及燃氣輪轉子等。此外,歐盟部分國家在先進陶瓷機械、裝備方面優勢明顯。例如,匈牙利擁有陶瓷注射成型(CIM)技術,陶瓷研磨拋光工藝,高精度加工工藝等,品種繁多,用于絕熱器件、自動化工業、熱容器、泵、軸、閥、密封件等,使用范圍非常廣泛。
俄羅斯、烏克蘭兩國在先進陶瓷的研究開發和生產方面,基礎扎實,設施齊全。在結構陶瓷和陶瓷基復合材料方面,不論是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復相陶瓷或者是陶瓷基復合材料,不但在實驗室研制成功,而且已開發成有明確應用目的的制品,相當一部分已投入商業生產。
中國先進陶瓷行業現狀:我國先進陶瓷研究發展至今,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其中,我國創新性地將纖維補強陶瓷基復合材料應用于戰略導彈和各類衛星天線窗的保護框上;多元氮陶瓷相圖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較高的影響,多相復合陶瓷概念的提出促成了一大批具有優異綜合性能的新材料誕生;在納米陶瓷粉體制備與團聚方面的研究,以及納米陶瓷固相燒結理論等方面均有國際一流的創新成果。
進入21世紀,功能陶瓷的研究得到了國家和各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視。我國先進陶瓷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精密小尺寸產品、大尺寸陶瓷器件的成型、燒結技術、低成本規模化制備技術,陶瓷加工系統等領域不斷打破國外壟斷和技術封鎖。目前,我國在某些尖端先進陶瓷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研究領域廣泛,幾乎涉獵了所有先進陶瓷材料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許多先進陶瓷產品在我國已能大批量生產,產品質量較穩定,并能占領一定的國際市場。
目前國內先進陶瓷產業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西、廣東、江蘇、浙江、河北、福建等幾個省份,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先進陶瓷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這些省份產值比例約占全國產值的65.1%。其中,華東地區較大的先進陶瓷產業基地有山東淄博、江蘇宜興,華中地區較大的先進陶瓷產業基地有江西萍鄉,華南地區較大的先進陶瓷產業基地有廣東佛山。
國內外先進陶瓷差距:我國先進陶瓷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精密小尺寸產品、大尺寸陶瓷器件的成型、燒結技術、低成本規模化制備技術,陶瓷加工系統等領域不斷打破國外壟斷和技術封鎖。目前,我國在某些尖端先進陶瓷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研究領域廣泛,幾乎涉獵了所有先進陶瓷材料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許多先進陶瓷產品在我國已能大批量生產,產品質量較穩定,并能占領一定的國際市場。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端粉體制備技術遠遠落后:我國對陶瓷粉體的制備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多種陶瓷粉體尚無專業化生產企業,許多企業不得不“自產自銷”。例如:高純氧化鋁粉,日本企業99.99%氧化鋁粉燒結溫度只需1300℃,而國內需要到1600℃以上;高純氮化硅粉仍受到日本UBE和德國H.C.Stark的限制,國內企業在粉體質量上仍存在較大的波動。
(2)制造裝備水平落后:雖然我國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工藝裝備,像氣壓燒結爐、熱等靜壓、注射成型機、流延機等來提高我國的技術裝備水平,但因投資大,在經濟上給企業造成了很大壓力,從而限制了先進陶瓷的發展。而國內仿制設備因加工水平差距,可靠性和穩定性暫時無法與國外產品相比。
(3)新產品產業化落后:目前,實驗室階段的研究工作偏多,忽視了中試、工程化和產業化技術的研究,成果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雖然研究工作形成了很多技術成果,但絕大多數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實驗室研制出來的成果距離產業化的目標還有較大距離。
(4)產能分散、過剩:國內先進陶瓷領域的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普遍較小,行業內中小微企業約占70%左右,多數中小微企業的核心技術基本依靠引進,其產品單一,制備成本較高,缺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缺乏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重復性的研究工作較多,使得有限的人、財、物等資源過于分散,盲目和粗放的發展方式同時導致了產品產能的過剩。例如近些年來陶瓷刀具、泡沫陶瓷均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
近年來,新材料一直是我國和許多國家的重點研發方向,在工業以及國防、航天、電子、生物醫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專家表示:隨著5G時代的到來,陶瓷材料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