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塑料薄膜市場專項調研分析預測
?
塑料薄膜主要用于包裝行業、農業和工業,包裝行業指塑料包裝薄膜用于食品加工、日用品、醫藥用品領域等;農業一般是指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需使用農業用塑料薄膜;工業一般指電容器、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以及海水淡化等領域用塑料薄膜。
產業現狀:自2010年以來,中國塑料薄膜產量整體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除了2013年外,近些年我國塑料薄膜產量的增長率也一直保持上行態勢。2017年,我國塑料薄膜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全部工業法人企業)1,692家,比去年增加29家,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999.70億元,同比增長9.9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89個百分點。全國塑料薄膜制造行業累計完成利潤總額164.04億元,同比增長12.7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22個百分點。從進出口行業數據分析,2017年,全國塑料板.片.膜.箔.帶及扁條行業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213.26億美元,同比增長9.04%。其中,累計出口額106.24億美元,同比增長11.02%。進口額107.02億美元,同比增長7.14%。
行業產量現狀:2017年1-12月,全國塑料薄膜累計完成產量1,454.29萬噸,同比增長3.34%。其中:12月份完成產量137.9萬噸,同比增長1.9%。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塑料薄膜市場發展策略及投資潛力可行性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產量排在前五位的地區依次是浙江省、廣東省、河南省、江蘇省、福建省。其中:浙江省完成累計產量378.84萬噸(占26.05%),同比增長2.51%;廣東省完成累計產量220.2萬噸(占15.14%),同比增長-1.48%;河南省完成累計產量144.1萬噸(占9.91%),同比增長7.99%;江蘇省完成累計產量130.23萬噸(占8.95%),同比增長-6.08%;福建省完成累計產量113.4萬噸(占7.8%),同比增長16.78%。
2017年中國各省市塑料薄膜產量比重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細分領域:近年來,農用薄膜在塑料薄膜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發展迅速,占比將近三分之一。2017年,農用薄膜的產銷缺口為43.63萬噸,占產量的16.27%。農用薄膜產能嚴重過剩,出現這一現狀是因為農用薄膜的產品結構不合理。中國高檔農膜僅占農膜總產量的2%,中檔農膜占20%,低檔農膜則占78%左右,在低檔市場上已出現明顯的供過于求的現象。就此,國家已經提出一系列政策,農用薄膜的產品結構升級勢在必行。
塑料薄膜主要用于包裝行業、農業和工業,包裝行業指塑料包裝薄膜用于食品加工、日用品、醫藥用品領域等;農業一般是指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需使用農業用塑料薄膜;工業一般指電容器、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以及海水淡化等領域用塑料薄膜。2017年,我國塑料薄膜有將近三分之一被應用于農業領域方面,農業是塑料薄膜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未來,農用薄膜高檔產品的發展前景較為廣闊,市場潛力巨大。
2017年中國塑料薄膜細分產品市場規模比重分析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
2017年,中國農用薄膜產量已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國高檔農膜僅占農膜總產量的2%,中檔農膜占20%,低檔農膜則占78%左右,在低檔市場上已出現明顯的供過于求的現象。與發達國家高檔產品占20%、中檔農膜占50%、低檔農膜占30%的水平相比,我國的農膜市場結構仍有待調整。中國農膜市場上,功能膜比重僅占30%-40%左右,而國外則達到80%以上,高檔產品的發展前景較為廣闊,市場潛力巨大。
產業前景:質量輕、結實耐用、不易分解是塑料薄膜的優點而不是缺點,功能全面、可量化更是復合軟包裝薄膜不可替代的優勢。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塑料包裝薄膜的優勢,揚長避短,對塑料進行合理有效使用。不僅要了解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優勢,也要了解和不斷解決它的潛在缺陷。根據復合軟包裝薄膜行業的產品特點,大力提倡對包裝薄膜從設計、生產、消費到廢棄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低碳化以及安全化”的五化發展要求是這個行業可持續發展最有效的途徑。
(1)減量化:對包裝物實行“減量化”,提倡企業及消費者“不用、少用、重復使用以及回收利用”塑料包裝薄膜。減少塑料制品消耗量是解決我國包裝物廢棄后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浪費的首要問題。
以2008年開始實施的限制超薄塑料袋政策為例,超市用量減少了7成以上,重復使用各種購物包裝的現象取得明顯成效。另外,國家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23350-2009)也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對食品與化妝品的包裝設計、層數及空隙率都做了明確規定。該標準的實施有望減少我國塑料包裝制品的消耗量。
(2)資源化:塑料本身就是石油資源,廢棄后首先應該分類回收、盡量合理利用。采用可降解塑料生產的產品,是針對那些功能性多層薄膜廢棄后無法分類回收和有效利用的場合,是因為這種薄膜幾乎沒有回收利用的價值。其目的就是要求薄膜在廢棄后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發生明顯的化學結構變化而引起某些性質的損失,即降解。
因此如果一味的追求可降解塑料替代傳統塑料,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會浪費寶貴的糧食及石油資源,造成新一輪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也明確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循環經濟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從政策角度上鼓勵和提倡的是廢棄物的“資源化”。重點是要采取措施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廢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廢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水平。
在面臨資源與環境矛盾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歐盟等國對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更加重視。根據歐盟委員會修訂過的指導性法律,歐盟成員國應在2008-2015年間對本國包裝垃圾的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裝再利用率達到60%、金屬包裝達到50%、塑料包裝達到22.5%、木制包裝達到15%。歐盟委員會指出,2001年僅包裝垃圾再利用一項就使歐盟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減少了0.6%,這表明提高包裝垃圾再利用率不但可以減少包裝材料對能源的消耗、節約建設焚燒處理場的費用,而且可以減少包裝材料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污染、減少碳排放,是一個非常切實有效的保護環境措施,因此必須加強傳統塑料強制回收工作。
(3)無害化:塑料薄膜在廢棄后不應對環境造成危害,都知道回收利用是塑料實現無害化的最佳途徑。雖然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對于可降解塑料降解產物安全性檢測的研究表明,大部分降解產物對土壤肥力和土壤中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均無不良影響,但這些結果還只是初步結論,有待今后進一步的鑒定以表征降解產物的毒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最終確認其是否對環境沒有危害。
(4)低碳化:2009年12月7日,中國政府代表團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召開新聞發布會,稱中國承諾2020年前單位GDP碳強度降低40~45%,這不僅標志著中國節能減排并推動全球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取得進展,也標志著中國的低碳經濟正式與國際接軌。因此,塑料薄膜的碳排放量將成為今后衡量塑料薄膜產品是否環保的一個重要標志。制造企業將不得不考慮企業的能耗問題,在產品上標注其碳消耗和碳排放將成為新的產品標識,也將成為綠色產品的新坐標。而減少制造塑料所用石油資源的開采就是在推動中國政府向低碳化目標邁進。
(5)安全化: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及食品包裝的安全性,食品用塑料包裝的“安全化”問題也凸顯出來。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等產品的安全性做出了明確規定。由于可降解塑料的化學結構要求能在較短時間內發生明顯變化,因此,如果將可降解塑料用于食品包裝,其安全性將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