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市場規模分析
?
生物質(Biomass)是地球上最廣泛存在的物質,包括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這些有生命物質派生、排泄和代謝的許多物質。生物質發電(BiomassPower)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生物質發電分為直接燃燒發電、混合燃燒發電、生物質氣化發電和沼氣發電等不同類型。生物質發電技術是目前生物質能應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生物質能發電已形成非常成熟的產業,成為一些國家重要的發電和供熱方式。生物質能源燃料來源廣泛,品類眾多,包括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余物、林木采伐及森林撫育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畜禽養殖剩余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工業有機廢棄物等為原料,添加木炭粉、粘合油劑、助燃劑等添加劑復合而成。
作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種形式,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主要的發電形式有以下幾種:直接燃燒發電、氣化發電、垃圾發電(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和垃圾氣化發電)、沼氣發電以及與煤混合燃燒發電等技術。作為新型能源利用方式,在20世紀70年代爆發全球性的石油危機后,以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內受到重視。各國開始加快開發生物質能的發展計劃,如日本的陽光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美國的能源農場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計劃等。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具有蘊藏量大、普遍性、易取性、揮發性高、炭活性高、易燃性的特點。生物質能源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位居第四位,它也是唯一可循環、可再生的炭源?,F代生物質能源具備顯著環保特性,實現碳零循環,排放少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覈镔|資源豐富,主要包括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畜禽糞便、城市生活垃圾、有機廢水和廢渣等,每年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生物質資源總量約相等于4.6億標準煤。其中農業廢棄物資源量約4億噸,折算成標煤量約2億噸;林業廢棄物資源量約3.5億噸,折算成標煤量約2億噸;其余相關有機廢棄物約為6000萬噸標準煤。從地域角度分析,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農作物豐富的華北、東北、華中和華東地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地區。經濟相對發?達的華東地區發展規模較大,占全國垃圾發電總裝機容量的?53.3%。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持續加速增加,2020年前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將持續面臨著重化工業新一輪增長、國際制造業轉移及城市化進程加速的新情況,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度將不斷增加,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頸”所在。在全球各國積極支持和推動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情況下,全球生物質能發電得到了有所未有的發展,生物質能裝機容量實現了持續穩定的上升,2008年全球生物質能裝機容量為53.86GW,至2017年達到109.21?GW,十年間增長了一倍多,年復合增長率達8.23%。根據2018年全球生物質能裝機情況,預計全年裝機容量將進一步上升至117.25?GW,同比增長7.36%。從全球生物質能裝機容量分布區域來看,2008-2017年全球生物質能裝機規模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生物質發電市場的快速發展。具體表現為:2008年全球生物質能裝機容量為53.59GW,其中歐洲國家有20.68?GW,全球占比38.59%;美洲國家18.23?GW,全球占比34.02%;亞洲國家10.62?GW,全球占比19.82%。2017年全球生物質能裝機容量為109.21GW,其中歐洲國家有36.44?GW,全球占比33.36%;美洲國家33.15?GW,全球占比30.35%;亞洲國家32.92GW,全球占比30.14%。隨著全球大規模、大范圍的發展生物質能發電,生物燃料生物燃料產量規模也實現的迅速的增長。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產量為3742.9萬噸當油量,至2017年上升至8412.1萬噸當油量,2008-2017年復合增長率達8.43%。預計在各個國家對生物質能發電補貼政策的持續激勵下,生物質發電廠建設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預計至2027年新增數量達到1900個,每年新增超過200個,到2027年底,全球生物質發電廠達到5700個,市場規??臻g巨大。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指導意見,明確我國大力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加強及規范生物質發電管理,將農林生物質發電作為縣域重要清潔供熱方式,直接替代縣域內燃煤鍋爐及散煤利用。對于生物質發電過程熱量可作集中供熱熱源,輸送千家萬戶,生物質電能可并入國家電網中,通過輸送電能獲得利益,創新發展生物質發電促進技術及成本降低,同其他發達方式對比,生物質發電優勢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