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防護服市場專項調查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
?
醫用防護服是指醫務人員(醫生、護士、公共衛生人員、清潔人員等)及進入特定醫藥衛生區域的人群(如患者、醫院探視人員、進入感染區域的人員等)所使用的防護性服裝。其作用是隔離病菌、有害超細粉塵、酸堿性溶液、電磁輻射等,保證人員的安全和保持環境清潔。
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人類認識HIV(艾滋病毒)、HBV(肝炎B病毒)、HCV(肝炎C病毒)等血載病原體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醫護人員在救治患者過程中可能受到感染的風險,于是各國開始著力開發醫用防護服,使得防護服行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特別是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爆發過程中,不斷出現醫護人員被感染的例子,使人們意識到了自身防護工作的重要性。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防護物資需求量激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用防護服用量激增,成為一線抗疫迫切需求的重要醫用防護物資。目前我國防護服產能正逐步恢復,但有的企業面臨優質面料供應不足的壓力。醫用防護服產業鏈主要包括三個環節:上游材料供應、中游生產以及下游應用環節。防護服通常采用復合材料制成,如用聚酯或聚丙烯紡絲成網非織造布與透氣微孔薄膜或其它非織造布復合,或采用水刺非織造布與透氣微孔薄膜復合,或采用木槳復合水刺非織造布。目前廣泛使用聚乙烯閃紡法非織造布及紡黏/熔噴/紡黏(SMS)或紡黏/熔噴/熔噴/紡黏(SMMS)復合非織造布與微孔薄膜復合,并經“三拒一抗”(拒水、拒血液、拒酒精,抗靜電)功能性后整理。基于非織造布生產工藝和產品性能優勢,非織造布行業在我國迅猛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織造布生產國和消費國。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防護服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研發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在產量方面,我國非織造布在行業發展前期呈指數式增長,2018?年我國各類非織造布年產量達593.22萬噸,較2008年增長196.31%,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47%。根據工信部直屬研究單位CCID披露的數據,2014-2019年,我國醫用防護服產量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2019年,我國醫用防護服產量為428萬件,較2018年增長了9.18%。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截至2020年2月6日,我國醫用防護服產品批文總數為48個,涉及43個生產企業。我國醫用防護服產品企業主要集中在以河南、湖北為主的華中地區,區域獲批企業總數為21家,占全國資質企業總數的48.8%;華東地區獲批企業總數為12家,占總數的27.9%。2020年初,中國個人防護用品行業在突發疫情的短期內出現產品脫銷與價格哄抬現象,迅速拉動市場規模與增速增加。預計規模將近1000億元。伴隨疫情擴散,供需缺口出現,行業增長速度大幅提升。但未來自疫情穩定后,供需緊張局面將緩解,市場規模與增速回落至以往的平穩水平。
由于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市場需求的刺激,我國醫療防護服產能迅速擴張,供給大幅增長,逐漸滿足國內防疫需要。目前來看,我國醫用防護服的需求仍然較大,短期內需求量將呈逐漸增多的趨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