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水工機械市場投資戰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
?
水工機械即水利工程設備。主要分為通用機械設備和專用機械設備兩大類。其中,通用機械設備主要有泵類、閥類、風機類;專用機械設備是水工業設備自身研制的重點,包括有欄污機械設備、疏浚機械設備、除砂及刮泥設備、曝氣及攪拌設備、投藥及消毒設備、濃縮及脫水設備、氧化脫鹽設備等。近年來又增加了膜處理設備、沼氣利用設備、序批法潷水設備、污泥后處置設備及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等。
水工機械應用:目前,國內水工機械主要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中,包括環保治理和水工業兩大領域。其中,環保治理領域主要包括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等水處理領域機械設備,以及水利工程漂浮污物的治理機械設備等。水工業方面主要包括防汛搶險、堤壩加固及水庫改造、河道疏通、大型水利施工(包括水利發電工程)、節水灌溉等水利建設領域的機械設備。
行業上游分析:研究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水工機械原材料主要包括鋼材(鋼鐵)、鋁材、銅材、塑料、煤炭、原油等。其中,鋼材是水工機械最重要的原材料,也是產品成本構成中的主要部分。一般來說,直接鋼材占到水工機械產品成本的13%-15%;若再加上液壓件、發動機、外購件等配件用鋼,全部鋼材約占到工程機械產品成本的30%以上。因此,這里主要對國內鋼材行業進行分析。
(1)鋼鐵行業趨勢:2013年以來,中國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依然呈下降趨勢。受歷史因素影響,國內鋼鐵行業的產業結構呈“二元化”發展:大型鋼鐵企業產品以板帶材為主,中小型鋼鐵企業以長材為主。
由于鋼鐵行業具有高投入、長周期、大規模、長流程、專業化的特點,因而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都很高。2017年以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取締地條鋼效果顯著,優勢產能加快釋放,因化解過剩產能、清除地條鋼和環保限產騰出的市場空間,通過合規企業增加產量和減少出口得以補充。
進入2019年,中國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要點:要從化解過剩產能轉向防范已化解產能復產,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嚴禁新增產能等方面;主攻方向要從產能總量調整轉向現有產能結構優化、布局調整和兼并重組。
整體來看:2014-2018年國內鋼鐵行業整體經營能力將由弱增強,國內鋼鐵行業將逐漸進入后去產能時代,兼并重組將成為后期行業變化的核心,政府推動、企業訴求以及市場化力量共同構成推進并購重組的三大因素,鋼鐵行業產量、收入、盈利等將處于上升態勢。
總之,“十三五”期間,隨著中國宏觀經濟運行逐漸向良好趨勢轉變,為鋼鐵行業的穩定運行提供了良好支撐,鋼材價格高位波動,鋼廠盈利水平將大幅增長。
(2)對水工機械行業的影響:專家分析,“十三五”期間中國鋼鐵行業供給充足,水工機械行業上游主要原材料供給穩定,有利于整個水工機械行業的發展。但在2016-2018年間,國內鋼鐵市場售價快速上升,對水工機械生產企業的原材料成本產生較大影響,中小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壓縮,水工機械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重組速度較快。
專家表示:隨著水工機械行業重組步伐的不斷加快,將來水工機械行業之間的競爭將是水工機械產品質量安全和產品品牌之間的競爭,產品將向高技術、高質量、智能化、長壽命、低成本等方向發展。國內水工機械制造業在龐大的需求環境下,也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行業下游介紹:根據研究資料:目前,國內水工機械主要應用于水電站、水庫、水渠、攔河閘壩、排澇站、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等水利水電工程中,包括環保治理和水電工業兩大領域。其中,環保治理領域主要分析國內水處理行業,水工業領域主要分析國內水利工程建設行業。
(1)水處理行業:
①污水廢水處理方面:近年來,我國廢水、污水排放量的不斷增加,其排放量以每年18億噸的速度增加,全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億噸,其中約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因此,中國水污染治理要求迫切。
2015年以來,我國的環保政策由總量控制轉向質量提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政策更加細節地規定了環境治理的目標。
據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院、國家信息中心的分析預測,在處理水平正常提高的情況下,“十三五”期間《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帶來約2萬億元的潛在投資市場(含治理投資和運行費用),其中用于工業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治理投資將達到4,590億元。因此,未來在解決城市水資源危機過程中,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將為國內水工機械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②水利工程污物處理:目前,水利工程建設行業的傳統的清污方式為“事后處理”,即當污物囤積在攔污柵前后,在攔污柵上端設置清污機進行清理,或輔之以清污船進行人工清理。但是,這種傳統清污方法是在機組出力受損的狀態下進行的,而且存在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等弊端,尤其在汛期大量漂浮污物涌來時更加難以處理,污物堆積過量壓垮攔污柵造成機組損壞的重大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這就需要適應能力強、能耗低、工作效率高、無需人工看護、使用范圍廣的專業水利工程攔漂治污環保設備。
2018年10月,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七大重點流域(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III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劣V類比例控制在5%以下。因此,未來水利工程攔漂治污環保設備將成為水利工程專用設備領域的新興領域,隨著各新老水電站對治理水利工程漂浮污物的認識及重視,水利工程攔漂治污環保設備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②環保治理行業方面:近兩年,國家國家陸續出臺了《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水污染防治法(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十三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規劃》。全國環保督查行動、環保整治專項行動等監管執行措施保駕護航,各細分領域政策立法化進程加快,環保治理效果與地方政府官員考核績效掛鉤,頂層政策+配套政策+執行及監管措施,監管趨嚴、立法加快、執行力增強,帶來訂單持續釋放,整個環保治理行業增速維持在20%以上,其中PPP訂單為主流,占比約60%,但PPP訂單體量和難度變大,環保治理企業承接的PPP項目已由單一項目變為群體打包項目,治理難度、總量和種類都在增大,對承接企業的綜合治理能力、技術、資金要求更高。
隨著國家對環保治理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大,將促進環保治理承接企業對高質量、多功能、高效率、智能化的水工機械設備需求增強,將促進國內水工機械行業產品向高端化轉變。
(2)水利工程建設行業:
①水利建設方面:目前,中國約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存在著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災害。防洪重點的東部平原地區,如遼河中下游、海河北部平原、長江中游(江漢平原、洞庭湖區、鄱陽湖區以及沿江一帶)、珠江三角洲等,它們在地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位于湖泊周圍低洼地和江河兩岸及入海口地區。另外,東南沿海一些山區和濱海平原的接合部,也屬于洪水危險程度較大的區域,受洪災影響最大的是洪泛區。
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水工機械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洪泛區近100萬km2,全國60%以上的工農業產值,40%的人口,35%的耕地,600多座城市,主要鐵路、公路、油田以及許多工礦企業受到洪水災害的威脅。洪水災害是我國發生頻率高、危害范圍廣、對國民經濟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因此,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
而水利工程的建設離不開機械設備和技術工藝,水利工程專用設備是各個水利水電工程不可或缺的永久性設備,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而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和機械設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水利工程的質量和功能的實現。未來,在國家《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水利部關于印發水利扶貧行動三年(2018-2020年)》等政策實施下,水利工程專用設備作為水利水電工程不可或缺的永久性設備,將使國內水利工程建設行業從傳統的人力施工走向了大規模的機械施工,水利工程建設效率及質量不斷提高,側面促進了我國水工機械行業的發展。
②水力發電方面:近年來,國家對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認識加深,支持力度加大。水資源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未來在我國水電建設的速度和規模將得到更快和更大的發展。《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全國新開工常規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各6000萬千瓦左右,新增投產水電6000萬千瓦,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同時,?“西電東送”能力不斷擴大,2020年水電送電規模達到1億千瓦。預計2025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7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8億千瓦,抽水蓄能約9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4萬億千瓦時。
此外,隨著國內棄水問題的解決,水電電源建設投資規模逐步回升,進一步拓寬我國水電行業的發展空間。2018年國內水電消納政策進一步升級,水電建設投資規模增至677億元,將上年增長9.1%。隨著該投資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國內水力發電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水工機械裝備智能遠程運維已成為水工機械運維的必然發展趨勢。
根據以上分析:未來3-5年國內水工機械行業發展前景較高。但對高質量、多功能、智能化、便捷化、低成本、易維護、長壽命的高端水工機械需求增強。這就要求國內水工機械行業加大研發投資,自主創新,不斷提高國內水工機械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