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AFC終端設備行業市場規模需求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評估咨詢
?
AFC終端設備是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非接觸式IC卡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傳感技術、機械制造技術等多門技術于一體的復雜系統。設備種類眾多,技術含量高,結構復雜,對整體設計、模塊制造和設備管理水平等方面要求較高,需要較強的綜合技術融合運用能力,專業化程度很高,產業的成熟需要長時間的專業化積累與沉淀。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AFC終端設備市場運行動態監測及發展前景投資預測報告》
1、AFC行業的發展概況:
(1)軌道交通建設作為提振經濟的重要手段,近幾年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勢頭。國家大力支持實施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政策,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當前全國各地紛紛掀起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高潮,國產軌道交通設備的需求大幅提升,廣闊的市場空間將有力拉動我國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的長足發展,目前一二線城市的軌道交通日益成熟,規劃合理,同時中等城市將迎來一股“地鐵建設潮”,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中型城市不斷在向周邊輻射,軌道交通建設的緊迫性也在增加。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布,針對軌道交通《建議》指出: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實施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北京: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更加緊密的協同發展格局、持續加大對城市重點區域投資力度。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推進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協調發展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織密城市路網,推進平谷線等線路建設,建成豐臺站、霍營(黃土店)等大型交通樞紐。實施市郊鐵路建設行動計劃,整體提升城市副中心線、東北環線、通密線,推進S2線南段通勤化改造,建設京門—門大線。大力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推動鐵路客運和貨運外環線建設,推動過境貨運功能外移,推進豐西、雙橋編組站外遷。加快京濱城際、京唐城際、京港臺高鐵(豐雄商段)、城際鐵路聯絡線等軌道交通建設,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
包括線路:3號線、12號線、17號線、?22號線(平谷線)、28號線(原CBD線)、?京濱城際、京唐城際、京港臺高鐵(豐雄商段)、城際鐵路聯絡線、市郊鐵路亦莊線等;整體提升城市副中心線、東北環線、通密線,推進S2線南段通勤化改造。
上海: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加快推進“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提升城際公路通達能力,完善重要區域交通配套,強化“松江樞紐”面向長三角的交通樞紐銜接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長三角連通國際的樞紐功能。加快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市域交通體系,推進和完善軌道交通網絡,深化智慧交通發展。
申通地鐵集團謀劃“十四五”戰略推動“三個轉型”:首先,從地鐵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包括安全的高質量,服務的高質量,運營績效的高質量,以及內部管理的高質量等。其次,要從單一的軌道交通運輸方式,向綜合服務的城市地鐵網絡轉型。對標國際,申通地鐵歸納升華出發展目標和思路,要把它打造成出行、居住、消費、娛樂、工作于一體的都市新生態,包括地鐵公共文化,讓乘客坐地鐵不枯燥,把單調的出行,變成有溫度、有情懷的文化之旅。第三,要從運營地鐵向經營地鐵轉型。基礎交通、基礎設施都需要大投入,從規劃建設到運營維保,科學的成本控制尤為重要,而同時地鐵又是一個大平臺,有很多資源、空間可以挖掘開拓,產生經濟效益。無論是開源還是節流,如能把企業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價值就很大。包括線路:機場聯絡線、崇明線、軌道交通21號線一期、軌道交通20號線一期、軌道交通19號線、軌道交通23號線一期、軌道交通1號線西延線、軌道交通13號線西延伸、嘉閔線等。
AFC系統是融計算機技術、信息收集和處理技術、機械制造技術于一體的自動化售票、檢票系統,是利用計算機集中控制自動售票、自動檢票以實現自動收費、自動統計的自動化網絡系統。軌道交通是AFC系統的典型應用領域,AFC系統不僅是軌道交通系統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體現。
(2)普通中小城市建設:地鐵會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許多造價相對較低、中小運量的新型軌道交通制式如有軌電車、空軌、磁懸浮、云軌、云巴、智軌等在二、三線城市不斷涌現,例如鳳凰磁浮AFC系統是一種與旅游項目深度結合的AFC系統,主要難點是如何用互聯網售檢票技術降低系統造價,并與景區門票系統實現聯票通用。
(3)?除了城市軌道交通外,市郊鐵路、城際鐵路、高鐵、有軌電車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隨著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的聯系日趨緊密,“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圈”的格局正在引領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國家發改委最新發布了《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知道意見》,提到到2022年,中國國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到2035年現代化都市圈的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并要求開放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而打造都市圈,交通是基礎,軌道交通更是重中之重。《意見》提出,要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統籌考慮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布局,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條件地區編制都市圈軌道交通規劃,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軌道交通適當向周邊城市(鎮)延伸。
(4)2020年是不平凡、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我國城軌行業取得快速發展的一年。這一年,城軌行業同仁不畏艱難、砥礪奮進,助力我國城軌行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數據新增運營里程再創新高,內地共有26座城市新增運營里程達到1349.70公里,新增運營車站836座,新增太原、天水、三亞三座城軌交城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內地共有44座城市開通城軌運營里程7715.31公里,運營車站達到5189座。
(5)AFC系統設計與規劃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①傳統架構不斷優化,新型架構逐漸應用(基于云計算的AFC系統):隨著國內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智能化與網絡化運營時期已經到來。傳統的五層架構在系統投資、設備改造、新線開通接入,逐漸暴露出弊端。部分城市軌道交通嘗試采用整合清分中心和線路中心的方式,從而達到精簡系統架構、高效利用資源的目的,取得了初步成效。隨著互聯網支付技術應用以及網絡傳輸通道升級換代,新建軌道交通的城市已經將互聯網票務平臺以及官方APP也一并納入了AFC系統同步建設。互聯網票務平臺以及官方APP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AFC系統新架構的一部分。所以隨著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必然將在軌道交通系統中可以達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降低建設、運維成本的效果的全面應用,。
②票卡虛擬化,支付方式多樣化:在票卡形式方面,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車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實體卡片,它演變為乘客乘坐軌道交通的虛擬憑證,如手機二維碼、手機藍牙、人體生物特征(如人臉、掌/指靜脈、虹膜等)等。
目前,軌道交通采用互聯網支付方式過閘的乘客比例正逐步提高,據統計,目前已有17座城市地鐵互聯網過閘客運量占比達到30%以上。另外,各大城市正在對生物識別過閘進一步深入挖掘,其中,人臉識別技術已在北京、濟南、深圳、鄭州、天津等城市地鐵AFC系統中應用,在福州、南寧、上海、合肥、貴陽、南京、廣州等城市地鐵AFC系統進行試點或試驗。其他的新型識別技術也陸續上線,比如南寧地鐵采用全態識別技術,福州地鐵采用虹膜識別技術。
在支付方式方面,隨著支付寶、微信、銀聯云閃付等新型支付方式與人民生活的高度融合,其在AFC系統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乘客可以任意選擇任意主流移動支付方式進行付款,支付方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與此同時,隨著生物識別技術在軌道交通AFC系統的逐步應用,為了保證系統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需要對各類支付方式設置為不同標簽,便于AFC系統針對使用不同支付方式進出閘(比如人臉進閘、二維碼出閘)乘客的匹配扣費。
③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票務服務由單城市向城市圈演變:隨著京津翼、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的規劃政策逐漸明確,實現城市群之間的互聯互通工作已是刻不容緩,同時,近年來為加強城市間聯系而不斷興起的市域鐵路建設也對城市間的互聯互通作了進一步要求。
(1)使用“Metro大都會”App的乘客已經可以在上海、杭州、寧波、溫州、合肥、南京、蘇州、無錫、徐州、常州、青島、廈門、蘭州十三個城市軌道交通“一碼”暢行;
(2)金義東市域軌道交通工程AFC系統要求金華、義烏及東陽三個城市的“市民卡”(預留其它票種及支付方式)以及交通運輸部一卡通、銀聯云閃付、第三方支付、江浙滬一碼通等都可在金華市公交系統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內使用;
(3)上海市域鐵路機場線工程AFC系統要求與國鐵客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采用“融合”性設備,滿足各類乘客的混進混出。從而實現軌道交通各線路之間付費區內的換乘以及軌道交通(含市域鐵路)與國鐵、公交等系統之間的換乘;
(4)廣州地鐵AFC系統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城際旅客的便捷出行需求,統籌規劃建設適用于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通行的票務系統,各城市地鐵之間通過互聯互通規劃統一票務技術標準,廣州地鐵清分中心預留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清分中心的能力。初期實現廣佛線網內所有票種的無障礙付費區互融互通,即乘客在廣佛線網內實現“一票通”,近期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嶺南通、二維乘車碼、NFC票種、金融IC卡等非回收類票種聯乘優惠,即乘客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實現“一卡通”,并逐步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城際乘客“畫像”信息庫,實現已經注冊乘客的城際間“無感支付”乘車。
可以看出,實現各城市群的互聯互通已成必然,同時實現跨區域的城市之間互聯互通也是大勢所趨,然而目前在城市群應用的實體卡和虛擬二維碼票卡的互聯互通推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分歧,不同城市(或城市群)互聯網+AFC系統的業務流程和數據規范將逐步標準化、統一化。
?④乘車實名化、票檢一體化:隨著軌道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地鐵客運量與日俱增,如何增強公共交通搭乘安全指數,保障市民乘客上下班健康安全成為新的關注點。2020年初國內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通過實名制可以達到乘客出行信息可查詢可追溯的目的,從而確定明確同行者中是否已有人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或是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同時,隨著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在軌道交通AFC系統的逐步應用,推行地鐵乘車實名制,幫助構建信用后付費的體系,從而建成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AFC系統。
另一方面,隨著智慧安檢需求和公安安全防范需求的提出,票檢(AFC+安檢)一體化方案也是勢在必行,而乘車實名制也是推進票檢一體化方案必不可少的條件。2019年上海地鐵率先在7號線上海大學站、2號線靜安寺站、2號線南京西路站試點“安檢快捷通道”進站措施,上海地鐵“METRO大都會”APP已對部分在高峰時段有多次進站記錄的實名注冊乘客發出邀請,乘客在接受邀請并簽訂《上海地鐵乘客安檢快捷通道(試點)業務開通服務協議》后,可在試點的3座車站持APP通過“安檢快捷通道”刷碼進站乘車。票檢一體化可以通過與公安部門相關的互聯平臺對接,建立可信的乘客身份信息庫,提高乘客乘車體驗,實現“過閘”也是“過安檢”。同時,北京、廣州、武漢、深圳等城市地鐵新建線路也正在開展票檢一體化方案研究。因此,未來我國AFC市場需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