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屏幕顯示、集成電路、光纖光纜行業市場運營態勢監測調研分析及投資建議可行性預測
?
(1)屏幕顯示行業:自2018年以來,由于大陸新建高世代產線的產能逐步投產,供給增加導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眾多面板廠商在幾個季度內處于虧損狀態,面板行業重回下行趨勢。2019年下半年,日韓廠商再度開啟產能出清計劃,紛紛退出市場,面板價格出現漲勢。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供需關系變動更加劇烈。2月份起隨著疫情蔓延,面板廠復工延遲,3月份上游原材料的短缺制約面板廠出貨量,供給嚴重受限導致一季度面板價格上行,2月份面板價格增幅尤為明顯。4月份面板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供給逐漸恢復正常。
目前,LCD面板本土廠商經過長期的逆周期投資和技術迭代創新,已經充分實現了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在激烈競爭環境下,國際廠商陸續退出LCD產能,同時面板高代線投資巨大,行業進入壁壘極高,已難再現企業大規模進入該領域,從而行業不會新引入大量產能,行業競爭格局已基本穩固。
同時,面板需求端穩步增長,由于疫情持續,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特殊模式催生出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終端產品的消費潮,電視大尺寸的需求趨勢未來將繼續延續。因此面板價格在供需不平衡格局下保持上漲趨勢。
根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面板產線建設最為活躍的國家,為全球新型顯示設備和原材料提供了主要市場。2017-2019年,國內面板產能面積分別為0.95億、1.20億和1.51億平方米,在全球產能中的占比分別是35.90%、41.90%和49.20%;2020年,中國大陸面板產能在全球占比將有望達55.00%。預計2021年中國大陸大尺寸面板產能將占全球大尺寸面板產能的68.20%。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的數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顯示器件產值827.23億美元,同比增長8.60%;出貨面積17,8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70%。中國大陸2020年前三季度數據為TFT-LCD出貨面積9,701萬平方米、全球占比54.50%,產值266.85億美元。我國LCD面板行業整體處于成熟階段,并已掌握較為完整的終端技術,但上游領域的技術壁壘和行業集中度較高,元件生產仍然由部分國外廠商主導,目前國內對外依存度很高。根據群智咨詢研究顯示,我國顯示器件上游材料本地化配套率為55.00%,上游裝備本地化配套率保持在15.00%左右,我國在面板生產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材料依然大部分需要依靠進口,這為國產材料的進口替代提供了極大的市場空間。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屏幕顯示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2)集成電路行業:集成電路(半導體)是電子信息產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是實現電子性能的載體,支撐著通信、計算機、信息家電與網絡技術等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近兩年隨著AI芯片、5G芯片、汽車電子、物聯網等下游產業的興起,全球半導體行業重回景氣周期。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全球主要的半導體廠商均在這方面積極的布局,包括三星、英特爾、高通等。隨著人工智能需求的增加,半導體行業將繼續強勢增長。
2019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相對疲軟;2020年,市場逐漸回暖。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為4,121億美元,同比下滑12.10%;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為4,390億美元,同比增長6.50%。預計到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增長8.40%。新能源汽車是新興市場之一。隨著電動化程度提升,單臺新能源汽車所需功率半導體規模增長。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研究及投資建議預測報告》
汽車電子在2019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占比35.40%;其次是工業控制,占比26.80%;消費電子排名第三,占比13.20%。2020年晶圓廠呈現逐季復蘇態勢,2020年全球有10座新的12寸晶圓廠進入量產,新增晶圓產能達1,790萬片(8英寸當量),2021年新增晶圓產能2,080萬片(8英寸當量),創歷史新高。我國晶圓廠建設同樣進入高峰期,據2019年年終數據統計,我國已經投產、在建和規劃中的12英寸晶圓制造線多達40條,其中存儲類有16條,非存儲類有24條。24條12英寸晶圓制造線中,宣布量產、投產的有14條,在建的有5條,規劃的有5條。其中19條晶圓制造線規劃月產能合計達64.30萬片,其中14條量產、投產的規劃月產能為50.00萬,在建項目規劃月產能為14.30萬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在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各環節中,封裝測試發展形勢相對較好,產業銷售額在集成電路總產值中始終保持在30.00%-40.00%左右。目前,集成電路封測屬于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中有望率先實現全面國產替代的領域,并且當前全球封測市場份額的重心正持續向國內轉移。國內封裝測試企業較為全面的掌握了全球相對領先的先進封裝技術,未來有望進一步搶占更多國際市場份額。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程度低于國際先進水平,整體上供給能力不足,進口替代空間巨大。從各環節產值比重來看,產業鏈結構將逐漸向上游擴展,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報道,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為5,905.80億元,同比增長16.90%,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收入為2,634.20億元,同比增長24.10%;集成電路晶圓制造業銷售收入為1,560.60億元,同比增長18.20%;集成電路封測業銷售收入為1,711.00億元,同比增長6.20%。
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最重要的核心動力之一。可以預見的是,國家政策的推動、各路資金的支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下游新需求的爆發等,都將促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各環節的企業,尤其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將會受益。
(3)光纖光纜行業:光纖光纜是光通信行業的基礎設施,是國家通信行業的關鍵環節之一。目前全球光纖光纜行業正處于緩慢的恢復周期,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全國光纜產量2,984.30萬芯千米,全年光纜累計產量28,877.70萬芯千米,光纜產量累計增長6.30%。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光纖光纜市場發展策略及投資潛力可行性預測報告》
截至2020年12月,全球5G用戶已達2.29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移動技術,而全球5G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仍未完成。2020年,中國移動集采1.192億芯公里普通光纜,中國電信集采4,550萬芯公里室外光纜,集采規模相比2019年基本持平。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延緩了部分光纖光纜廠商海外市場的部署進度。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光纖光纜需求量增長緩慢,但是隨著5G承載網絡帶來新的增量,大量中小基站需要建設,進而帶動光纖需求。2021年1月29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要求深化“5G+工業互聯網”,支持工業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推動5G應用從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加快典型場景推廣,探索5G專網建設及運營模式,規劃5G工業互聯網專用頻率,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5G新應用迎來發展浪潮。相應的,5G專絡的建設需要更高的光纖量和相關的新基礎設施,必然成為未來光纖光纜消費的主要驅動力,并助推未來光纖光纜行業幾年增長。專家預測:經歷2020年消費的小幅收縮,中國2021年光纜消費將增加4.00%-5.00%。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經濟恢復正常,運營商的固網、5G建設將步入正軌,全球光纖光纜的需求預計增長7.00%。
根據目前光纖光纜發展的狀況以及未來各主要國家行業政策來看,預計未來5年,光纖光纜供需量將保持穩定的增長,到2024年,全球光纖光纜的需求量將達到11.30億芯公里。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用戶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線上娛樂、本地生活、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和遠程醫療等線上需求激增,直播電商、無接觸配送、云旅游、云展覽等線上應用市場需求十分火爆。截至2020年底,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到9.46億個,其中光纖接入(FTTH)端口達到8.80億個,占比由上年末的91.30%提升至930%。
隨著5G行業應用逐步落地商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將進一步促進光纖光纜行業的發展。2020年,“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數超1,100個,分布在礦山、港口、鋼鐵、汽車等多個行業,致力于研發、生產、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等領域。云計算和互聯網流量也會繼續推動對數據中心互聯應用程序更大容量和新的光纖路由的需求。這些新線路包括大都市、長途、國際和新的海底電纜系統等。光纖光纜行業在5G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融合、云計算等持續驅動下,行業需求迎來復蘇并有望持續景氣。
從供需結構看,短期光纖價格大幅下降,將加速供給部分產能出清,而需求端在5G和流量驅動下將迎來持續增長,中長期供求關系邊際有望持續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