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農藥制劑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分析及市場規模前景研究預測
?
2020年中國農藥市產業運行現狀:農藥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需求相對剛性。長期以來,農藥對控制病蟲草害、保護農作物安全生長、提高作物產量、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整體來說,農藥行業具有一定的季節性。2018—202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預計2023年作物用農藥市場可達667.03億美元。
2020年以來,農藥原藥市場整體仍呈現先降后升走勢,受全球經濟波動、新冠疫情和供需動態關系不匹配等影響,大部分原藥價格呈下降趨勢,但去年四季度以來,受化工周期波動等影響,大部分原藥價格呈反彈上漲趨勢。2020年1-12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累計產量214.8萬噸,同比降低1.1%。2020年,我國農藥出口創下了近十年來最好歷史水平,根據中國化工報2021年2月報道,2020年我國農藥出口實現了兩位數大幅增長,農藥出口數量239.5萬噸,同比增長29.3%,出口金額為116.8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進一步提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中國農藥制劑市場專項調查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根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公布的《2020年中國農藥工業運行概況》,2020中國農藥工業運行基本情況如下:
(1)營收增加,利潤增幅收窄,虧損局面有效改善: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企業不能正常開工,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經濟指標。但全年來看,全行業主要經濟指標依然保持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農藥行業693家規模以上企業資產總計2815.67億元,同比增長5.9%;主營業務收入2280.58億元,同比增長6.1%;利潤總額190.62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化學原藥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8%,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同比下降5.5%。
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農藥企業運行經濟指標分析
行業類別 | 企業數 量,個 | 資產總計,億元 | 主營業務收入 | 利潤總額,億元 |
2020年 | 同比,% | 2020年 | 同比,% | 2020年 | 同比,% |
農藥制造業 | 693 | 2815.67 | 5.9 | 2280.58 | 6.1 | 190.62 | 0.5 |
化學原藥制造 | 564 | 2467.66 | 5.3 | 1991.47 | 6.1 | 157.16 | 1.8 |
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制造 | 129 | 348 | 10.2 | 289.11 | 6.0 | 33.46 | -5.5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農藥行業693家(同比減少26家,較2010年的986家減少了293家。)規模以上農藥企業虧損企業數112家,同比增長0.9%;虧損額為10.77億元,同比下降26.6%;虧損面16.16%,其中化學原藥制造業虧損面為15.78%,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制造虧損面為17.8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他國家農藥生產企業開工率下降,利好我國農藥產銷,是虧損額減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全球市場需求增加、國內產能有效釋放和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效益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虧損。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全球市場需求旺盛、農藥產品訂單普遍增加,農藥產品價格上漲,企業盈利水平提升,使得行業虧損情況得以有效改善。
(2)產量穩降,連續四年實現“零增長”:2015年起,隨著農業農村部“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政策的實施,特別是高毒有機磷農藥品種(其中絕大部分為殺蟲劑)被逐步淘汰,農藥總產量穩步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農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化學農藥原藥(折100%)產量為214.8萬噸,同比減少1.1%。其中,除草劑產量為100.4萬噸,同比增長6.0%,占農藥總產量的46.8%;殺蟲劑產量為30.2萬噸,同比減少7.6%,占農藥總產量的14.0%;殺菌劑產量為11.5萬噸,同比減少22.7%,占農藥總產量的5.3%。
2020年中國農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量現狀分析
農藥類別 | 2020年,萬噸 | 2019年,萬噸 | 同比增長,% |
化學農藥原藥 | 214.8 | 217.1 | -1.1 |
除草劑原藥 | 100.4 | 94.8 | 6.0 |
殺蟲劑原藥 | 30.2 | 32.6 | -7.6 |
殺菌劑原藥 | 11.5 | 14.8 | -22.7 |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3)農藥出口回落,貿易順差出現首降: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形勢嚴峻,但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開始企業有序復產,消除前期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為我國農藥進出口提供了有利契機,農藥進出口貿易大幅反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農藥進出口貿易總額85.35億美元,同比增加51.8%;貿易順差67.14億美元,同比增加63.8%。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三大類農藥進出口總額和貿易順差亦呈現不同程度增長。
?


?
(4)農藥產品價格低迷:2019年以來,部分地區不利的天氣條件、美元匯率的強勢和中美貿易戰等多重因素,全球范圍內的農藥價格持續走低,在此背景下國內農藥原藥價格指數整體回落。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一季度開工受限,供應鏈運行受阻,對農藥行業正常生產經營影響頗大。從指數表現來看,由于全球性市場需求持續低迷,2020年上半年農藥價格指數在延續上一年度平穩下降的基礎上,繼續下行;三季度國內市場穩定運轉,但外貿轉內銷加劇市場競爭,價格回落;四季度受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漲影響,成本增加,價格呈上揚態勢。
農藥制劑細分產品現狀:農藥制劑是在原藥的基礎上,加入分散劑和助溶劑等原輔料,經研制、復配、加工、生產出制劑產品,制劑直接應用到農藥生產。農藥制劑企業與原藥企業相比,規模普遍較小,中小企業居多,上游原材料議價能力較弱,技術水平落后,行業集中度偏低。隨著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中央環保督查的全覆蓋、新《農藥管理條例》發布等各項政策的出臺,農藥制劑行業監管和門檻越來越嚴,未來行業優勝劣汰將成為常態,制劑行業的集中度提高將是主流。
1、新煙堿類殺蟲劑原藥:吡蟲啉和啶蟲脒均為第一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原藥,兩者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且由于吡蟲啉的性能更穩定,市場規模相對更大。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吡蟲啉全球產能3萬噸左右,其中八成左右分布在國內,銷售規模在殺蟲劑中位居前列,主要應用于大豆作物和非農作物。
噻蟲胺為第二代煙堿類高效低毒殺蟲劑,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樹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蟲、葉蟬、薊馬、飛虱等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和某些鱗翅目類害蟲的殺蟲劑,具有高效、廣譜、用量少、毒性低、藥效持效期長、對作物無藥害、使用安全、與常規農藥無交互抗性等優點,有卓越的內吸和滲透作用。
2、甲維鹽殺蟲劑原藥:甲維鹽(全名: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1984年美國默克公司研制開發的一種高效、廣譜、無公害生物殺蟲劑,是一種活性顯著高于母體阿維菌素的綠色生物藥劑。從全球農藥市場和國內市場來看,生物化學農藥在農藥銷售總額的占比不斷提升,市場前景廣闊。
3、吡唑醚菌酯殺菌劑原藥:吡唑醚菌酯原藥是巴斯夫1993年研發的廣譜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目前全球銷售規模排名前五,專利期已于2015年6月到期。吡唑醚菌酯在全球市場主要銷售集中于南美區域,約占七成,最主要應用于大豆和谷物以及水果蔬菜經濟作物。近幾年,隨著國內產品和市場的不斷開發,市場用量逐步增長。
4、丙硫菌唑殺菌劑原藥:丙硫菌唑是一種新型廣譜三唑硫酮類殺菌劑,主要用于防治谷類、豆類作物等眾多病害。通過大量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丙硫菌唑對作物不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病治病效果好,而且增產明顯,同三唑類殺菌劑相比,丙硫菌唑具有更廣譜的殺菌活性。因其良好的殺菌效果,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國內僅有山東海利爾化工有限公司和安徽久易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底拿到了丙硫菌唑原藥的國內登記證,市場價格約50萬元/噸。
農藥及制劑行業政策現狀及影響:近兩年來,《農藥管理條例》等政策的出臺與實施、國家環保政策趨嚴和安全形勢趨緊是改變農藥行業的最主要的三個因素。具體體現在以下政策:
(1.1)《農藥管理條例》(已經2017年2月8日國務院第16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新《農藥管理條例》的變化體現在五方面:一是重點改革農藥管理體制,農藥的生產、經營、使用將由農業部門進行一體化監督管理;二是登記許可制度發生變化,將會擴大農藥登記的申請主體,除農藥生產企業、國外出口企業外,允許新農藥研制者申請農藥登記,允許除登記證外的登記資料轉讓;三是農藥市場秩序監管的加強;四是經營、使用職責更嚴厲;五是生產經營違法成本加大,對不合格農藥要求建立農藥召回制度,并停止生產、經營、使用,通知上下游主體,向農業部門報告,召回產品并記錄,同時完善已登記農藥退出規定。
(1.2)《農業部關于加強管理促進農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農業部農農發[2017]4號,自2017年06月25日起施行)《農業部關于加強管理促進農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了堅持依法治藥、創新驅動、綠色引領、市場主導、統籌發展的基本原則,并確定了目標任務:
①優化產業布局。到2020年,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的化學農藥原藥生產企業達到60%以上;到2025年,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的化學農藥原藥生產企業達到80%以上。
②優化產品結構。到2020年,新登記同質化產品數量減少30%;到2025年,新登記同質化產品數量減少50%。有序淘汰高毒農藥,積極發展生物農藥,以及高效、低毒、環保新型農藥。
③提升產品質量。到2020年,農藥質量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農藥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農藥市場秩序穩定向好。
④提高農藥利用率。到2020年,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到2025年農藥利用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⑤健全農藥管理體系。用3-5年時間,健全農藥管理機構,提升縣級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的裝備水平和人員素質,構建農藥全程、全覆蓋的監管體系。
(1.3)《農藥登記管理辦法》、《農藥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藥登記試驗管理辦法》、《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等(農業部2017年第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和農業部關于各項管理辦法和細則的制定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對整個農藥行業的管理,從制度和源頭上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1.4)排污許可制改變農藥行業格局:按照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將按行業分步實現對固定污染源的全覆蓋,率先對火電、造紙行業企業核發排污許可證,2017年內則完成15個重點行業及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到2020年全國基本完成這一工作。農藥行業正是上述15個重點行業之一。
近兩年來,環保的監管成為了影響農藥市場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成為農藥行業去產能的重要抓手。隨著環保督查常態化,使得一些未能達到環保要求的企業逐漸被淘汰。此外,獲得排污許可證是保證企業正常開工的條件。通過建立排污標準、征收環保稅等方式,實現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藥獸藥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明電〔2017〕10號,自2017年09月22日施行)國務院為進一步加強農藥獸藥管理,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相關工作通知:“一、加強農藥獸藥生產經營管理。……二、加強農藥獸藥使用管理和指導。……三、加強農藥獸藥殘留抽檢監測。……”上述工作要求將會迫使農藥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綠色環保產品的研發,加強農藥用藥技術服務隊伍建設,保障農業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1.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持續關注農業農村發展,其中強調“……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下大力氣治理白色污染。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1.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加強農膜污染治理,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穩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利用。繼續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啟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同時,也要求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調整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基本收益。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大對大豆高產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的支持力度。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服務模式。”
(1.8)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2020年農藥管理工作要點》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的《2020年農藥管理工作要點》出強調:“……在生產環節,嚴格準入條件,優化生產布局,控制新增企業數量,督促相關農藥企業按照規定進入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在農藥登記方面,重點開展氟蟲腈、莠去津、多菌靈、草甘膦等已登記15年以上的農藥品種周期性評價……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退出一批競爭力弱的小農藥企業。……按照5年內分期分批淘汰現存的10種高毒農藥的目標要求,開展高毒高風險農藥淘汰工作。……完善應急用藥措施,保障草地貪夜蛾等應急防控需要……”
(1.9)《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2021年2月,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中強調:“……(五)科學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加強干旱洪澇臺風和農作物病蟲害等災害監測預警,及早做好技術和物資準備。完善草地貪夜蛾阻截帶布防,強化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十二)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繼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優化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研究制定大田作物有機肥施用政策,構建有機肥施用長效機制。……開展科學安全用藥技能培訓,推廣精準高效施藥、輪換用藥技術,穩妥推進高毒農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