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OLED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分析及競爭戰略可行性預測
?
1、行業的發展階段、基本特點、主要技術門檻:
(1)發展階段:有機發光材料和蒸發源設備分別屬于OLED產業鏈的上游原材料和制造設備領域,主要受OLED產業發展情況影響。OLED技術優勢明顯,下游應用廣泛,而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傮w而言,國內OLED產業不斷發展,帶動了上游OLED材料、設備和相關技術的發展,推動了OLED配套產業的國產化進程。國內上游的材料和設備廠商經過多年研發投入,技術水平快速發展,已具備一定的競爭實力。目前國內已經初步建立了OLED材料和設備的供應鏈體系,隨著OLED面板產能逐漸向國內轉移,國內OLED材料和設備廠家將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OLED設備行業全產業結構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可行性評估預測報告》
(2)基本特點:有機發光材料方面,由于技術壁壘較高,大部分生產廠商集中于OLED中間體和前端材料(粗品),行業內能夠提供終端材料(升華品)的公司較少,隨著國內OLED產業的興起,該領域的競爭程度逐漸加大。目前生產廠商主要還集中在國外知名材料廠商,包括德國默克、美國陶氏、日本出光興產等公司。國內材料廠商近些年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努力縮小與國外的技術水平差異。
從技術實力、技術指標來說,有機發光材料終端材料生產企業入圍下游OLED面板廠商供應鏈體系的品種,要經過面板廠商樣品試驗、產線測試等多道試驗或檢測程序,一旦入圍其合格供應商范圍之內,并形成批量供貨,能夠表明其產品在品質、性能等方面與競爭企業無較大差異。
OLED設備屬于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壁壘很高。近年來,隨著新型顯示產業進入成熟發展期,全球新型顯示產業設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其中蒸鍍設備是AMOLED特有的專用設備,在整個蒸鍍系統中,蒸發源是蒸鍍設備的核心部件,對材料的蒸鍍效果、面板良品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目前,由于只有韓國和中國大陸有較大規模的OLED面板產線,因此韓國和中國大陸地區的蒸發源企業更具競爭實力。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全球及中國OLED面板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可行性預測咨詢報告》
(3)技術門檻:
1、有機發光材料:有機發光材料的設計和生產涉及量子化學、物理學、光學、材料學、有機合成化學等知識,需要交叉型的學科知識來設計分子結構,合成高純度的目標產物。并且需通過器件驗證,對驗證環境潔凈度具有很高的要求。同時,有機發光材料的驗證要經過樣品、小試、中試、小批量供貨、批量供貨等五個階段,從驗證到進入產線體系約需要1年左右,到真正批量供貨需要2-3年左右,認證周期較長。因有機發光材料使用壽命在1-2年左右,更新迭代速度快。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全球及中國有機發光材料市場監測調查及投資戰略評估預測報告》
目前國外廠商占據有機發光材料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隨著OLED技術應用場景的增加、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終端需求增長將帶動有機發光材料市場繼續增長,市場需求的推動和發光材料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國內有機發光材料企業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機會。
2、蒸發源設備:線性蒸發源為OLED蒸鍍工藝中的核心技術設備。大部分專利和核心技術被國際知名廠商掌握。公司經過多年研發投入,目前能夠自主生產蒸發源設備。蒸發源設備完全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壁壘,實現了技術領先,解決了國內6代AMOLED產線的“卡脖子”技術問題。目前國際范圍內,也只有極個別企業能夠開發和產業化應用于高世代的高性能線性蒸發源,奧來德是唯一的國內企業。
3、產業發展前景:有機發光材料按照分子量和分子屬性不同可分為高分子材料與小分子材料,其中高分子材料由于分子量大、難以氣化,主要以溶液態用于噴墨打印中,小分子材料由于分子量小,則可以直接通過真空蒸鍍以氣化的方式應用于面板制備中。
小分子材料按照功能層劃分可分為電子功能材料、空穴功能材料與發光功能材料;其中發光功能材料為核心功能材料,按照代際劃分,可分為第一代熒光材料、第二代磷光材料、第三代TADF材料,在發光機理、發光效率、使用壽命等方面存在差異。上述材料分類產品的具體情況及發展趨勢如下:
分類 | 產品種類 | 下游應用發展趨勢 |
聚合物高分子材料 | 聚乙炔類、聚對苯類、聚噻吩類、聚芴類等產品 | 主要應用于噴墨打印工藝中,由于噴墨打印技術尚不成熟,工藝、材料、裝備仍存在關鍵問題需要解決,因此高分子材料尚未能實現量產。 |
小分子 材料 | 第一代熒光材料 | 目前熒光材料仍然存在大量的應用,特別是藍光材料體系中,開發更好性能結構的材料體系仍然是主要發展方向。 |
第二代磷光材料 | 目前磷光材料存在大量的應用,特別是紅、綠光材料,開發更好性能結構的材料體系仍然是主要的發展方向。 |
第三代TADF材料 | TADF由于材料結構本身存在壽命、色純度等問題,材料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商用,研究開發發光性能和壽命的TADF材料將是重點方向,另外,通過設計一定TADF材料提升器件性能也是研究重點。 |
從產線世代發展看,目前OLED面板產線以6代AMOLED產線為主,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產業將向更高世代的AMOLED產線發展,形成6代線與8.5代線為主流的產線格局。目前6代線蒸發源所使用的發光技術為RGB技術,高世代OLED技術主要以三星的QD-OLED(QD發光技術)和LG的白光技術為代表,其中三星8.5代QD-OLED線尚在建設中,LG基于白光技術的8.5代線已建成且實現量產。RGBOLED技術相較于上述兩種技術對蒸發源的要求更高,其應用的蒸發源可以同時兼容QD-OLED技術和白光OLED技術。鑒于RGB技術可以實現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顯示優越性,是未來高世代線比較理想的技術發展方向。
從面板制備方法看,OLED噴墨打印技術在大尺寸面板制備中具有潛在優勢,但目前由于技術要求難度極大,尚未實現量產。如果噴墨打印法技術成熟,會廣泛應用于大尺寸面板制備中,中小尺寸面板仍然在較長時間內應用目前的蒸鍍技術。OLED未來發展將呈現市場應用普及化、產品結構多元化、產業發展集群化、技術創新鏈條化等新模式、新業態,具體內容如下:
1.市場應用普及化:隨著5G時代萬物互聯的顯示需要,目前全球排名靠前的筆記本電腦企業、智能手機企業、電視機企業和智能手表企業,相繼推出配有OLED屏幕的終端產品。在應用端的推動下,面板企業加速產能布局。我國國內企業近年來進步迅速,京東方集團、維信諾集團、天馬集團等多條產線進入量產階段,另外仍有多條產線正在加緊建設中。此外,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5G技術因其傳輸速度快、大容量的內容瞬間送達,耗電更多,對手機各方面的電耗管理也要求更高。而相比LCD屏,OLED屏更加省電,5G通信也將促進OLED的快速發展。
2.產品結構多元化:OLED可柔性、固態發光、結構簡單的特點帶來更多產品設計的可能性,允許OLED產品在形態和功能上多元化發展。目前蘋果、華為、三星、LG、OPPO、vivo等10多個主流手機品牌都將OLED屏作為主流機型推廣,LG、索尼、松下、創維等公司將OLED電視作為重點市場業務,市場滲透率增長較快,除此之外在車載顯示、照明應用上,OLED都有精彩表現。
3.產業發展集群化:OLED面板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及韓國地區,韓國三星占據了中小尺寸主要市場,LG壟斷了大尺寸顯示市場。到2022年,全球當前在建AMOLED產線全部建成并滿產后,預計總產能將達到3,300萬平方米/年,其中中國大陸地區總產能將達到1,900萬平方米/年,全球占比達到58%。雖然我國OLED產業鏈配套能力與面板產線要求仍有較大差距,但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OLED產業初具集群化發展態勢,為后續產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目前我國的新型顯示產業布局集中在環北京、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鄂地區幾個區域,各大面板廠商及上下游配套企業在上述地區投資建廠,呈現出產業發展集群化趨勢。
4.技術創新鏈條化:跨領域合作是當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創新不再是單點技術、單一產品或單個環節的突破,而是多種技術的鏈式創新。2019年上半年,柔性OLED屏幕與智能手機的結合不僅帶來了全新的折疊手機,同時也涉及到柔性電子材料、精密元器件、屏下傳感器、軟件開發等多個領域,對于上游技術創新與發展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柔性產品與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其他新技術相結合,也大幅增加和豐富了人機交互應用場景,有望為顯示產業乃至整個電子信息產業帶來新模式、新業態和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