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及中國電子化學品行業產業全景調研監測分析及細分產品市場潛力可行性研究
?
(1)電子化學品素有“一代材料、一代產品”之說,是電子信息與化工行業的完美結合,屬于化工在電子制造的精細化應用,具有品種多、質量要求高、產品更新換代快、資金投入量大、產品附加值較高、具有較高的技術進入壁壘等特點。
全球電子化學品產業發展快速,高度壟斷,生產主要集中在美、日、歐等少數大企業手中,如美國的Univertical、日本三菱、日本日礦等公司。我國電子化學品產業起步較晚,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范圍,是國內化工行業中發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產品質量水平差,絕大部分產品居于中低端市場,且電子化學品供不應求,約50%的需求需要進口,尤其是高端電子化學品大部分長期依賴進口,市場基本上被國外公司所壟斷,極大影響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競爭力。
目前,我國電子化學品近2萬種,占各類電子材料品種的65%左右,但仍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企業的競爭力正在不斷增強,電子化學品市場成長空間巨大。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全球及中國電子化學品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可行性預測咨詢報告》
(2)超凈高純試劑是化學試劑的一種,為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的關鍵性基礎化工材料之一,其成本占IC材料成本的10%左右。
目前,超凈高純化學試劑市場基本被國際巨頭壟斷,占據全球8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現有生產超凈高純試劑企業十余家,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僅10.5%,生產企業分散,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研發和生產技術水平與國際尚有一定的差距。隨著近兩年化學試劑行業的發展,部分企業的產品線不斷完善,未來我國國內廠家將基本能滿足中低端產品需求。超凈高純化學試劑是電子工業中的關鍵性基礎化工材料,也是重要支撐材料之一,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子產品的成品率、電性能及可靠性,也對微電子制造技術的產業化有重大影響。因此,電子工業的發展要求高純化學試劑與之同步發展,不斷的更新換代,以適應其在技術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高純化學試劑支撐著新能源、現代通信、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微機機械智能系統、工業自動化和家電等現代技術產業。
近年國內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品牌的大型高純化學試劑專業公司發展很快。國內知名高純化學試劑品牌的發展,一方面得益于自身技術的積累和進步,另一方面在國家的支持下,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試劑品種研發正不斷加大投入,國內高純化學試劑行業能夠借助科研院所的研發實力以及產學研高效合作的模式,推動國內高純試劑行業的龍頭企業趕上國際先進水平。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全球及中國超凈高純試劑市場監測調查及投資戰略評估預測報告》
(3)政策不斷完善,助力鋰電池產業健康發展。
鋰電池產業是所有新興產業中國產化程度最高的,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制造能力,而且高端技術也在不斷成熟,疊加政府扶持政策不斷落地大背景,鋰電池產業呈現出確定性地快速發展趨勢。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領域將保持現有速度平穩增長,提升需要能量密度的持續提升,而且未來在其他多元化的場景中,如低速車(包括電動二輪車、三輪車、物流車等)、5G通信基站、電動工具、電動航空器、分布式儲能系統等領域,還有加速成長的空間。
鋰離子動力電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主流電池,因此,鋰離子電池材料也就成為影響汽車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主要原因在于規模化效應顯現,產品合格率提升,生產自動化程度提高。2020年,國家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從各個方面具體描繪了未來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藍圖,與之相關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迅速擴展,受益最大的將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高端鋰電池。據中汽協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2020年全年累計銷量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總體來看,全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好于預期。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63.6GWh,同比累計上升2.3%,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累計38.9GWh,占總裝車量61.1%,同比累計下降4.1%;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累計24.4GWh,占總裝車量38.3%,同比累計增長20.6%,是驅動裝車量整體同比上升的主要產品。
在正極材料領域,目前已批量應用于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有鈷酸鋰、磷酸鐵鋰以及三元正極材料等。整個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將沿著高電壓、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方向發展,鈷酸鋰、磷酸鐵鋰以及三元正極材料等正極材料將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發展成熟,其安全性和成本將進一步完善。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2021-2027年正極材料行業發展戰略研究及投資潛力預測評估報告》
(4)為適應行業發展新形勢,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引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0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19年本)》和《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19年本)》,對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企業(包括梯次利用企業和再生利用企業)在企業布局與項目選址,技術、裝備和工藝,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環境保護要求,產品質量和職業教育,安全生產、人身健康和社會責任等方面明確了規范條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辦法提出:梯次利用企業應履行主體責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保障本企業生產的梯次產品質量,以及報廢后的規范回收和環保處置。鼓勵梯次利用企業研發生產適用于基站備電、儲能、充換電等領域的梯次產品。鼓勵采用租賃、規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利用產品回收的商業模式。鼓勵梯次利用企業與新能源汽車生產、動力蓄電池生產及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等企業協議合作,加強信息共享,利用已有回收渠道,高效回收廢舊動力蓄電池用于梯次利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2020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指出要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探索推廣技術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次利用產品評價機制。依托“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健全法規,督促企業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責任。
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司法部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以電器電子產品、汽車產品、動力蓄電池、鉛酸蓄電池、飲料紙基復合包裝物為重點,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適時將實施范圍拓展至輪胎等品種,強化生產者廢棄產品回收處理責任。
國家商務部發布《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回收拆解企業實行資質認定制度,回收拆解企業拆卸的動力蓄電池應當交售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建立的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或者符合國家對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有關要求的梯次利用企業,或者從事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的企業。
產業前景:《“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五、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中指出,把握全球能源變革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綠色轉型發展要求,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為重點,引導綠色消費,推廣綠色產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的應用比例,全面推進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體系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到2020年,產值規模達到10萬億元以上。“專欄14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提升工程”明確提出,要完善動力電池研發體系,加快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建設,突破高安全性、長壽命、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等技術瓶頸。在關鍵電池材料、關鍵生產設備等領域構建若干技術創新中心,突破高容量正負極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電解液技術。加大生產、控制和檢測設備創新,推進全產業鏈工程技術能力建設,開展燃料電池、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領域新技術研究開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專欄1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明確提出,實施電池技術突破行動,開展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膜電極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加強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系統短板技術攻關,加快固態動力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專欄3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中指出,支持動力電池梯次產品在儲能、備能、充換電等領域創新應用,加強余能檢測、殘值評估、重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術研發。優化再生利用產業布局,推動報廢動力電池有價元素高效提取,促進產業資源化、高值化、綠色化發展。公司將利用“柔性金屬離子提純技術”等核心技術資源,著力開發相關的磷酸鐵鋰、梯次電池、三元材料等新能源產品,以獲得更大市場機會和發展空間。
隨著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規劃的落實,電子電器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及新能源電動汽車產銷量的不斷提升,必將導致廢舊電池材料的數量日益增加,在電池材料行業將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未來鋰電池回收行業將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