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1
-
04
-
13
2021年中國抗體藥物行業市場容量分析預測及競爭格局戰略研究 抗體藥物作為最大的治療用生物制劑類別,直擊腫瘤特異性抗原,靶標專一性高,被譽為“生物導彈”,通常在癌癥治療中顯示出較化療及放療等傳統療法更明顯的療效及更低毒性。全球范圍內抗體藥物市場龐大,抗腫瘤領域不可或缺。2018年全球藥品銷售額Top10中,抗體藥物有8個,包括單抗藥物6個,融合蛋白2個,銷售總額約占前10名總銷售額的76%。Top10榜單內的8款抗體藥物中6個為抗腫瘤藥物,主要針對熱門靶點,顯示抗體藥物在治療腫瘤領域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國內抗體藥物起步較晚,但我國腫瘤的發病和死亡率在逐年上升,國內對抗體藥物的需求巨大。但國內抗體藥市場仍以進口品種為主,國產品種市場潛力巨大,各大企業正加大研發速度。目前我國已成為抗體藥物在研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內抗體藥物研究的熱門靶點主要包括PD-1/PD-L1、TNF-α、VEGF、HER-2、CD20和EGFR等,目前均已有多家企業的產品上市或處于上市審批中,國內單抗產品即將進入收獲期。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抗體藥物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戰略規劃評估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抗體藥物市場飛速發展,從2014年的108億元,增至2019年的375億元,預計2022年擴大至890億元。2014-2022年中國抗體藥物市場規模現狀及預測&...
瀏覽次數:8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3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市場監測調研分析預測及未來市場趨勢研究 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研究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6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全年新增120萬輛,增長46.05%。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達31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19%,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兩年超過100萬輛。2019年以來,受到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國五燃油車降價等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仍保持較高水平,但增長速度較前幾年的高速增長有所放緩。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較上年分別下降2.3%和4.0%,其中,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2012-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現狀分析 數據統計: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長期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堅持純電動為主的發展戰略,2020年3月,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為促進汽車消費,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2020年4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
瀏覽次數:4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3
2021年中國智能電控行業下游細分應用領域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建議可行性 智能電控行業的產生和發展是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結果,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各式終端設備產品在智能化、節能化等方面訴求不斷提升,智能電控產品的下游應用領域不斷豐富,在智能家居、商用電器、電動工具、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醫療電子等下游行業得到快速推廣。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擁有廣闊的終端產品市場、完善的電子產業配套體系以及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吸引了全球智能電控產品產業的轉移。近年來,國內本土智能電控產品制造企業發展迅速,逐步具備了專業的研發團隊、先進的技術平臺、完善的實驗檢測手段以及成熟的產品制造工藝,同時在經營管理、業務運作方面也逐步向行業內大型跨國公司接軌,市場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依托國內綜合電子供應鏈優勢以及本土智能電控產品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我國逐步發展成全球的智能電控產品主要制造基地。從需求端來看,國內家用及商用電器、工業設備、汽車電子、電動工具等下游產業的智能化、自動化程度尚處于較低水平,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消費升級,智能電控產品在前述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同時醫療電子、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及傳感技術、通訊技術、互聯網技術、3C融合技術等相關產業技術的升級進一步激發了對智能電控產品的市場需求。總體來看,我國智能電控產品市場需求目前正處在高速增長階段,國內智能電控產品...
瀏覽次數:27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3
2021年全球及中國汽車模具行業市場需求前景預測及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戰略規劃分析 汽車模具被譽為“汽車工業之母”,是完成汽車零部件成型、實現汽車量產的關鍵裝備,在汽車的開發、換型中擔負著重要職責。汽車生產中 9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成型。在美國、德國、日本等汽車制造業發達國家,汽車模具行業產值占模具全行業產值 40%以上,我國有 1/3 左右的模具產品為汽車行業服務。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催生了汽車零部件以及汽車模具市場的巨大需求,也推動了汽車模具行業的快速發展,使汽車模具行業的整體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但目前我國汽車模具制造企業絕大部分規模較小、技術和裝備水平有限。就國內汽車模具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中低檔模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高端市場,無論是國內高檔汽車模具還是出口汽車模具,國內具備競爭實力的企業為數較少。市場需求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汽車模具屬于定制化產品,行業內企業主要采用“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其主要客戶為整車廠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下游汽車整車市場的供求狀態不會直接影響汽車模具的供需情況,但下游汽車工業的旺盛需求將為上游汽車模具行業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從全球市場來看,2010 年以來,全球汽車市場呈現穩步發展態勢。2018 年,受全球宏觀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影響,全球汽車銷售結束了連續...
瀏覽次數:10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3
2021年中國甘油行業重點企業競爭力分析及市場規模、產量、銷售收入、進出口研究預測 甘油(即丙三醇)是一種無色味甜澄明黏稠液體,具有高的能量密度,是三元醇中最簡單的一種,但相比于甲醇、乙醇,甘油的結構又復雜得多。甘油擁有廣泛的來源,生產途徑可通過微生物發酵或生物柴油的制造來實現。甘油能從空氣中吸收潮氣,也能吸收硫化氫、氰化氫和二氧化硫。難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類。在涂料、造紙、紡織、食品、制藥、煙草、化妝品等工業領域有廣泛應用,主要用作賦形劑、保濕劑、平滑劑、甜味劑、增稠劑、防凍劑、乳化劑等。產品現狀: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稱為甘油的產品有4種,即天然甘油、發酵甘油、合成甘油和復合甘油。其中,復合甘油為甘油(丙三醇)替代產品,一般以高氮有機化合物和含鎂無機鹽作原料制成,因此只能在某些領域替代甘油,不能在高溫 (超過120℃)、堿性條件下使用,其余三種均為不同工藝生產的甘油。天然甘油是用天然油脂為原料生產硬脂酸(進一步生產肥皂)的副產品;發酵甘油是采用淀粉質或糖蜜為原料,經發酵制成粗品甘油,再經蒸餾、精餾等工藝制得,但其純度等指標與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合成甘油即采用化學合成法生產的甘油,工業化均采用丙烯為原料。行業產銷現狀: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國計民生重要化工產品的甘油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
瀏覽次數:70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2
2021年中國聚酯薄膜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及產量分析、市場規模分析、進出口數據分析、供需格局分析預測 (1)雙向拉伸聚酯薄膜概述:雙向拉伸聚酯薄膜是一種綜合性能優良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它以PET為主要原料,經結晶干燥、熔融擠出片材和雙向拉伸而得。BOPET薄膜具有力學強度高、透明度高、耐化學腐蝕、透氣性小、無毒、耐溫性好、耐折和電絕緣性優良等一系列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包裝、印刷、磁記錄、感光、辦公、絕緣、護卡、建筑及裝飾裝潢等領域。近年來,隨著其光學性能、電性能、力學性能、熱性能及表面性能等的進一步挖掘,各類功能性聚酯薄膜不斷涌現,可進一步應用于電子、電工電氣、光學、光伏及航天等高精尖技術領域,推動了相關新興領域的材料革命和技術進步。(2)聚酯薄膜行業發展歷程:國外聚酯薄膜的應用起步較早。1948年,英國帝國化學公司(I.C.I)和美國杜邦公司(DUPONT)首先申請了制備聚酯薄膜的專利并于1953年實現了雙向拉伸聚酯薄膜的生產工業化。德國和日本也在上世紀50、60年代相繼引進和開發了聚酯薄膜和應用技術。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1-2027年中國聚酯薄膜市場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預測可行性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聚酯薄膜工業起步較晚,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現工業化。生產初期依靠從國外引進生產線,產品主要定位于感光、磁記錄基材以及電氣絕緣上;到90年代中期,隨著復合...
瀏覽次數:10